改革開放40年來,安徽宣城市農業農村領域發展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對標滬蘇浙,緊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盯牢增加農民收入和綠色農產品有效供給目標,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了農業農村經濟穩中有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和農村改革全面展開的喜人新局面。
農業生產能力登上新臺階
“從‘土里刨食’到‘地里生金’,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親歷改革開放40年歷程的宣州區種糧大戶胡民生說,改革開放前宣城市大多是傳統的人力耕作模式,*下來累得氣喘吁吁,但農業生產力水平不高,土地產出率低?,F在種植模式發生巨大改變,都實行立體化、多元化、科技化的種養結合模式,土地利用率、產出率倍增,大家也過上了從過去“吃不飽”,到現在“吃得好”的好日子。
誠如斯言,改革開放40年來,宣城市農業生產能力顯著提升。2017年農業總產值達244.05億元,是1978年的59.5倍。糧食產量穩定增長,2017年糧食產量達133.2萬噸,高于近五年平均值,較1978年增長86.4%。主要農產品供給穩定,棉花總產3600噸,較1978年增長21.3%;油料總產10.1萬噸,是1978年的6.7倍;蔬菜總產76.5萬噸,是2012年的3倍;水果總產8.4萬噸,較2012年增長20%;茶葉產量3.39萬噸,是1978年的8.3倍;肉類總產24.4萬噸,是1978年的7.9倍;禽蛋產量5.3萬噸,是1978年的7.5倍。2017年水產品總產達10.88萬噸(農普調整)。
農業發展的日新月異,讓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成為趨勢。目前,全市農機總動力已達到260萬千瓦(含農用運輸車動力),較2012年增長16.6%,是1978年的10.1倍。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73%,較2012年提高15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著力提升農業生產能力的同時,宣城市還結合本地優勢,著力提升特色產業。在茶產業提質增效方面,全市換種改植和新開辟無性系良種茶園累計17.50萬畝,建成標準高效茶園累計12.51萬畝,近四年改造低產低素質茶園8.31萬畝。2018年宣城市成功舉辦第七屆安徽宣城“涇縣蘭香”茶葉博覽會,并連續組織參展中國(杭州)國際茶葉博覽會,第二屆獲金獎3個(占全省近1/3)。全市茶園“三品”認證面積已達92%。建成1030畝的涇縣全國有機農業(茶葉)示范基地,建成2個全國綠色食品(茶葉)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總面積10萬畝。7個產品入選農業部“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茶葉類)”,占全省1/3。
在促進家禽產業轉型升級、水產健康養殖等方面,近年來宣城市全面開展家禽養殖標準化提升、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工作,重點推進“宣州雞”地方品種選育和品牌創建,創建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0個。稻漁綜合種養跨越式發展現已達10.4萬畝,居全省第4位;“南漪湖”“中國幼蟹*鎮”等區域性品牌,頗具影響。
農業綠色發展實現新成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農業是與自然聯系*緊密的生態產業,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對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促進健康、可持續農業轉型升級意義非凡。
改革開放40年來,宣城市把發展綠色種養推向深入。目前,全市累計創建部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18個、省級28個。宣州創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廣德、寧國、涇縣、旌德創成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寧國爭創*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績溪爭創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市“三品一標”農產品累計476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52個,綠色食品179個,有機食品13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5個。全市累計農業類*商標7件、省*商標135件。
秸稈焚燒、大氣污染、地力下降是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為破解這些難題,近年來宣城市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工作。截至2017年底,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8.23%,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70%,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88.9%,化肥、農藥連續多年完成零增長目標。
把單純的農業生產轉變為集生產、加工、休閑旅游為一體的“三產融合”,變“生產導向”為“消費導向”,變“糧袋子”為“錢袋子”是改革開放40年來宣城市農村“三產融合”獲得的*亮點。
2018年,宣城市代表安徽省參加長三角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博覽會。全市累計建成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省級以上示范縣7個,省級以上示范點21個,省級以上精品線路3條。建成中國美麗休閑鄉村8個,建成省級以上“一村一品”74個。建成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星級創建五星級(企業)園區7個,全國十佳休閑農莊1個,省級“十佳休閑農莊”、“休閑農業精品線路”、“十佳特色農業節慶活動”各2個。寧國市獲評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范例,占全省1/3;涇縣實施信息進村入戶部級試點。2017年全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1809萬人次;實現營業性收入82.5億元,較2012年增長131.7%。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7.1億元,是2013年的5.7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