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農村美不美、農業強不強、農民富不富,決定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黨的十九大以來,海南省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海南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為標準要求,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瓊島沃野上正繪制著這樣的新美景:農民辛勤勞作,沃野芳香四溢,農村顏值氣質不斷提升、農業發展碩果累累,在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下一個貧困群眾……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農增收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海南是我國*的熱帶省份。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熱帶地區氣候優勢,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打造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進一步打響海南熱帶農產品品牌。要發展鄉村旅游,打造體現熱帶風情的精品小鎮。
與全國其他自由貿易試驗區相比,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廣大的農村,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短板在農村,*薄弱的基礎是“三農”。
黨的十九大以來,海南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踏石留印、蹄疾步穩,為農業農村發展積蓄動力、增添動能、創造活力。
海口火山荔枝、三亞蓮霧、陵水圣女果、東方哈密瓜……在2018年冬交會上,這些名優農產品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客商的目光。冬交會上,海南省簽訂農產品訂單總額達772.37億元,比上屆增加106.08億元,農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
數據顯示,預計2018年海南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34.44億元,同比增長4.1%,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其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758.3億元,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上升至73.3%。
2018年,海南省印發《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加快推進2018年全省撂荒地復耕及甘蔗結構調整工作的通知》,針對低效的甘蔗等農作物進行產業調整。目前,全省引導農民在撂荒地上種植香蕉、百香果、檳榔、橡膠、花生、水稻、瓜菜等高效農作物,讓10萬畝撂荒土地復耕。
為推動海南省農業產業提檔升級,海南省累計創建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240家、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104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69家。
東方市大田鎮深度貧困村借助海南大學技術優勢,依托東方市迦南蘭花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種苗、服務和銷售渠道,利用貧困戶勞動力發展蘭花種植產業,壯大集體經濟。2018年12月28日, 樂妹村村民符玉美領到400元分紅:“沒想到農民也能變成股民,真的很高興!今后我們會更加努力發展生產。”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試點地區海口市瓊山區和東方市改革已基本完成,其他市縣改革有序推進,共完成清產核資集體經濟組織數(村和小組)1984個。
以鄉村振興戰略 打造農村新名片
近幾天,瓊海市博鰲鎮沙美村里,一批批游客不斷到來,閑逛“濱海長廊”,細品“水靜蓮香”,回味遠逝的鄉愁。
2018年,沙美村美麗鄉村建設啟動,按照“一環(環村行車道)、一帶(濱海風光帶)、多節點(村落入口以及主要道路周邊景觀節點)”的建設思路,省農業農村廳和瓊海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沙美村村莊景觀提升,開展建筑立面改造、道路改造、截污納管、纜線梳理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
村民馮君以住宅和土地入股沙美休閑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運營雜糧店,自己在店內打工。現在,除了自家養殖產業的收入外,馮君還多了分紅和工資,月收入超3000元。
截至目前,全省基本建成566個美麗鄉村,其中384個被評為星級美麗鄉村示范村,6447個村莊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美麗鄉村建設的背后,離不開全省持續推進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推動。去年,《海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出臺,提出三年內實現全省所有村莊衛生清掃保潔收運體系全覆蓋,并將建立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
此外,按照海南省“廁所革命”新的三年計劃,海南省將在2018年至2020年新建和改擴建旅游廁所503座。目前海南70%的村莊形成了“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