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天寒地凍,即使是冬棚養殖也進入需要防寒抗凍的時節。這時*的問題就是大多數冬棚藻相不旺,水質渾濁。而很多冬棚養殖者都把這季養殖期間池水渾濁看做正常現象,任其發展,懶得在這個問題上面花太多的時間和費用。殊不知,這樣下去又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出來,令冬棚蝦更加難養了。想要處理渾濁水,就得搞清楚濁水的前因后果,才能很好地對癥下藥,處理得當。
水渾的原因不少
營養不足。水體缺乏營養是養殖前期經常遇到的問題,尤其是地膜、水泥池或者消毒清塘操作做得過于徹底的一些池塘。這些池塘本身基肥就不足(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僅靠水源帶來的有限的營養元素在支撐藻類種群的繁殖。一旦水體營養耗盡,或環境稍微變化水體就很容易倒藻變濁。另外,肥水藥物施用偏少或藥物本身含量不足也容易出現前期水質掉清變濁。有些養殖者看到水色起來,就放任不管,忽視了后面的追肥補菌工作,而*開始用的藥物肥力不足以為繼時,藻類自然很難繼續穩定繁殖生長。
這種營養不足引發的水質渾濁,一般會有明顯的從好看慢慢轉黃、轉粉或轉濁的中間過程,只是這個中間過程狀態有時慢有時快,慢則一兩天,快則幾小時。而且這種渾濁除非是一些原因綜合影響以外,一般持續時間不會太長,池水一般很快就會變得清澈見底。一旦遇到是早期水體營養不足引起的渾濁,馬上補肥起藻,不能等渾濁變清,否則就難調理了。
這種情況的處理,也比較簡單,一些快速培藻起肥的藥物復配施用即可,一般主要是氨基酸(小分子有機肥或發酵有機肥)+礦肥(復合補鈣的產品也行),若是水中小顆粒絮團比較多,可以配上正常用量的EM菌慢慢分解;若是鏡檢藻相比較雜亂或藻相不太好,就可適當配合少量的兼性芽孢。若是水質已經開始變清,天氣又不是太好,估計藻類生長速度跟不上水清速度,該池塘或該區域有爆發青苔的歷史,那就配上腐植酸鈉遮光預防即可。
營養失衡。和營養不足一樣,在一些肥水不當的新塘、淤泥深厚的老塘或多年養殖同一養殖種類的池塘都會出現因為水體營養失衡導致的藻類問題而引發水渾。新塘是因為本身難肥,養殖者往往會連續盲目下肥,這樣就會導致營養比例失衡更趨嚴重,而藻類則更難生長起來。
多數老塘是有機氮源過剩,而多年養殖同一種類的池塘則會因為長期消耗某些特定的營養而導致某些營養缺失(如蝦蟹池塘會大量缺礦,養蟶池塘會大量缺硅)。這類原因導致的水濁往往要么水質一直清澈難肥,要么就是水濃得特別快,然后也很快地倒藻渾濁,也就是說變化非常劇烈,而且變化時間很快,哪怕是水質偏濃時也會因為水體營養的不正常而呈現水色多變的現象。若是鏡檢就會發現藻相要么單一,要么不好,單個藻類也會出現或偏大或偏小等形態異常或色素異常、色素體異形等老化狀態。要準確而快速地了解水土失衡的營養對于養殖者來說并不太容易,若去做水土化驗,成本又太高。因此,只能通過養殖者自己所用的一些藥物、飼料及養殖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水質變化情況經驗性地推測哪些營養可能太多或者缺乏,而處理則是用石粉沉淀之后通過換水排出池塘或用芽孢菌、光合菌、酵母菌等活菌來快速分解利用過剩的營養,或是著重補充一些缺失的營養(缺礦就是清塘時多用石灰、石粉,養殖過程中多補微量元素;缺硅就是多撒石粉)。另外,在養殖前期清塘消毒后的生物改土(就是用大劑量的活菌浸泡池塘土壤,分解平衡過剩營養)也對這類情況有明顯的修復作用。
硬度偏低。水體總硬度低于30DH(這里的單位不是ppm)時,對于對蝦養殖而言就是偏軟水質了(飲用水的標準是低于5DH才算軟水,這就是養殖對蝦和飲用的*區別)。即使不考慮對蝦養殖這個因素,哪怕總硬度低于20DH,也會因為水體缺少具有沉淀能力的礦物質離子而導致自凈力下降,而令水質容易渾濁。這個原因引起的渾濁很好處理,直接用風化石灰(碳酸鈣)或石粉類(沸石粉、滑石粉、白云石粉、雙灰粉等)+水后配合說明書劑量的EM菌或芽孢菌同時使用即可。嚴重的2天~3天*,也能很快搞定。
這個用法要注意pH的變化(所用的大多數藥物都是偏堿的),所以要配合乳酸菌、EM菌、芽孢菌來調控pH,同時活菌的搭配也能加速礦物質離子的分解利用。若pH原本就>8.6的可以天黑后再用,還得注意夜間增加底氧。當使用到水質明顯變清后,就得趕緊追肥培藻了。
總堿偏低。水體總堿度若是低于40ppm,水體緩沖能力不足,水質多項指標(pH、溶氧、氧還電位等)容易出現較大波動,自然也容易出現渾濁水質。筆者在處理總堿度偏低時喜歡把總堿度分為生物總堿度和化學總堿度兩個方面來處理。
簡單地說,生物總堿度就是水體菌藻蟲等微生物加上養殖動物的呼吸作用帶來的總堿度,只要池水的水色、透明度正常,這個總堿度就很難再有提高了,若是水清的話可以直接用追肥或起藻的藥物(尤其是碳源肥和礦肥)來促進水中微生物繁殖起來。
化學總堿度就是水質、土質中原本含有的碳酸根、氫氧根和重碳酸根(碳酸氫根)等離子,這就需要養殖者懂得如何充分利用水源土壤里的現有資源了,也就是淤泥多的適當用石灰礦化和活菌分解利用有機污染;而淤泥少的,多用乳酸菌釋放土壤里的營養元素;若是水源土壤的總堿度本來就很少的,則只能用含有碳酸根、氫氧根、碳酸氫根的物質(如石灰、小蘇打、發酵有機肥、氨基酸、腐植酸等)配合活菌來補充總堿度了。
水位過低。現在的對蝦養殖大都使用水車或氣氧。當水位低于0.8米時,底泥很容易被氧機攪動泛起,導致水質渾濁。這種情況隨著近幾年小池高密度精養和工廠化養殖的流行變得越來越常見了。其實這種原因引起的渾濁對于工廠化養殖而言也算不得什么大問題,只要注意菌相藻相的維護和監控即可。而對于常規的土池養殖,就要注意緩慢加深水位(*提升5公分~10公分水位),當水位超過1米后水質會自然慢慢清爽,此時若池水透明度大于40公分的,再補菌補肥即可。
大雨影響。大雨引起池水渾濁有兩種情況,一是沖刷泥漿入池;一是降雨量過大后導致鹽度變化進而導致藻類大量死亡。
前者泥漿所致的濁水即使渾濁度再高,也只是屬于暫時性的渾濁,只要等雨停后的接下來幾天的中午把氧機停四五個小時,情況就會明顯好轉。要注意的是,*,停開氧機只能在有風好天的中午;第二,停機時要注意對蝦情況,若是有爬邊、游塘、跳塘等現象,要么馬上開機要么撒點顆粒氧;第三,若是覺得讓泥漿自然沉降效果太慢,可用腐植酸鈉或石粉配合氧化性底改或顆粒氧混合潑灑。
鹽度變化導致的藻類死亡就麻煩多了,不僅要先改底增氧,還得用起藻的肥水產品配合活菌分解死藻毒素的同時,培養新生藻類起來,若是天氣持續不好,則可以用腐植酸鈉配合解毒產品或活菌(一般是EM菌或乳酸菌等),先遮光解毒,分解毒素和凈化水質。
蝦多攪底。這種情況在南方地區被稱為“頂塘”。意思就是對蝦的數量已經達到或超過該池塘的*載養量了。此時的對蝦活動、吃食還都算正常,而且喂多少大都能吃完。很多不夠料吃的蝦就會不停地在池底游動覓食,時間一長就會影響整池對蝦劇烈攪底,水質自然就渾濁起來。
這種渾濁一開始是從飼喂時間段料臺附近渾濁開始的,然后慢慢發展到整個撒料區域(也是在飼喂期間)渾濁,*后才是整個池塘渾濁。這種渾濁在喂完料2小時后會有一定的變清緩解。
處理這種渾濁*簡單的辦法就是等蝦達上市規格(超過60條~80條/斤)時下籠捕撈一些,適當讓池塘疏一點,這樣存塘的蝦也就好過一些,也好養一些。
若蝦還不夠大,則可緩慢適當的加深水位,平時多開氧機,喂料時可用顆粒氧配飼料干拌干撒,保證吃料區域溶氧充足。另外,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檢測水化(尤其是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和pH)和對蝦肝胃情況。
一旦出現連續幾天的吃料飛快或料量猛增(俗稱“爆料”)就要注意趕緊控料,并檢查是否哪里有問題了。頂塘時間超過一周,對蝦就有很大幾率會出現肝臟壞死甚至偷死。另外,養殖中后期若是投餌不足也會出現類似的“頂塘”渾濁現象。逐漸加料的同時注意改底和拌喂調理腸胃肝臟的藥物就能有一定好轉。
用藥不當。但凡有殺藻抑藻效果(如消毒劑、殺蟲劑、殺草劑、抗生素、強分解型藥物、強氧化劑等能直接殺滅或裂解藻類)、絮凝沉淀效果(如聚合鋁鐵、石粉等,能將污染物快速沉底后導致池底缺氧,晚上就會出現缺氧倒藻)、快速肥水效果(如化肥、活性鐵、細胞分裂素等刺激藻類快速繁殖,當水體營養被快速增殖的藻類耗盡后就會引起藻類大量死亡)等的藥物都可能會導致藻類出現異常死亡,從而導致池水渾濁。
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應檢查一下養殖者自己是否用了不該用的藥物,要么用量過多,要么用時不對,要么用法不當,要么用忌不查。有些藥物是用后就會出現水質變化,也有一些藥物(如沉降藥物)要等到副作用出來才會慢慢出現水質轉變。
養殖者在處理這類問題時都是遵循先保蝦后調水的原則,所以處理時首先要考慮改底,然后再用解毒、活菌等產品來消除藥殘影響,分解毒素。這樣處理完死藻的影響后多數池水自然會逐漸清爽了,不用再刻意去處理渾濁問題了。若是處理完后水質仍然還很渾濁,就可以按前面的方案來處理,或直接用腐植酸鈉配點活菌遮光補菌即可。
蝦病攪水。對蝦在身體機能尚好的時候若有輕微感染細菌或輕微中毒或對環境明顯不適等情況出現時就會劇烈活動攪底,導致池水出現明顯的底層渾濁。這種情況發生時對蝦一般都有明顯的發病甚至死亡癥狀(常會伴隨有難以消退的紅腿、紅須、甚至白斑等癥狀),池水呈現表面清爽而底層渾濁現象。處理前,須先檢查對蝦是否患病,水質、底質、藻相等是否有異常,先不要用調水藥物處理渾濁,而應該先針對對蝦病癥處理細菌或中毒或異常的環境情況。處理好后,大多數水質也會自然好轉,不用刻意調水,若之前實在是比較渾濁的,刻意稍微改改底即可。
如何處理渾濁水
渾濁水常和醬油水差不多,經驗不足的人單憑肉眼是很難區分的。可以用透明杯子取水樣靜置觀察。渾濁水的沉淀與懸浮的絮團雜質較多,靜置時間稍長后大多數懸浮物都會沉淀到杯底。而醬油水則多是由于藻相所致的水色,所以即使放置再久,水色變化也不會太大。
若渾濁時間過長(超過10天)的,應注意經常拌喂多維、蝦青素(海洋紅酵母)、活菌(EM菌或耗氧芽孢菌或乳酸菌或糞鏈球菌)、護肝補肝中藥等補充營養,促進消化,調理腸胃肝臟功能,預防病變和毒害。
另外,在中后期喂料多吃料猛時要比正常更頻繁的改底(而且不能使用單一的改底產品,須多種成分交替使用,并化學和生物類的底改搭配使用)。
若是用過很多藥品都沒效果,實在難以調好。這時就不能盲目肥水了,應先用石粉配合芽孢菌或EM菌或生物分解型的底改(活菌和生物底改按說明書劑量),一般2天~3天用*,補礦的同時,處理池底污染,分解利用水體營養,這樣一般用兩三次水色大都會有些許變化,在鏡檢藻相勉強正常之后,再用“追底肥”的方法,即石粉+氨基酸+多礦或微量元素類產品混合潑灑(后面兩個藥物按說明書*劑量使用),這樣水質一般會很快從下往上肥起來。在追底肥期間要注意連續幾天晚上都要用顆粒氧保持池底氧氣充足。
上面一系列的處理,是指正常水色突然變為黃濁或泥漿水的情況。但若渾濁時間超過半個月,對蝦活動、吃料各方面都較為正常,明顯對蝦已經適應了這種渾濁水質的話,*不要隨便亂用藥物硬要去調理渾濁水了。
此時尤其不能隨便追肥培藻,一旦藻類突然肥起來,會劇烈增加夜間的耗氧量,導致急性缺氧,若是剛在蛻殼期的話還會出現偷死。
實際上渾水是非常穩定的一種水質。在水源污染較重、易發藍藻、頻發青苔、多年養殖、缺鈣低鹽、堿性水土等這些區域,只要注意改底、補菌、解毒、增氧,這種水質反而較易養殖成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