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哈爾濱市巴彥縣“千屯行動”塑造美麗鄉村(圖)
哈爾濱市巴彥縣“千屯行動”塑造美麗鄉村(圖)
農業網   時間:2019/1/24 13:31:00  來源:哈爾濱日報  閱讀數:357

鄉村環境

  “晴天揚灰路,雨天大醬缸。”這是過去人們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興隆鎮內交通環境的調侃。去年以來,隨著一條條城鎮主路的整修、重建,興隆鎮交通面貌煥然一新。隨著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進,各個亮點連成一片,整個巴彥縣鄉鎮、村屯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因地制宜 整治環境“村屯對標”

  建設美麗鄉村,外塑形象、內培精神。從去年初開始,巴彥縣連續下發《關于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千屯整治活動的通知》《全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等文件,全面啟動整治工程。工作重心圍繞兩個重點:一是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五有”達標,即有設施設備、有治理成效、有保潔隊伍、有監督制度、有資金保障;二是徹底整治“鎮村七亂”,即攤點亂擺、污水亂排、廣告亂貼、違建亂搭、車輛亂行亂停、農貿市場臟亂、小街小巷雜亂。

  整治環境要逐個村屯“對癥下藥”,實現長效管理。全縣的對標檢查、考核,從鄉鎮、村屯直至農戶,逐層推進。各鄉(鎮)黨委、政府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責任主體,黨政主要領導是*責任人。

  從2018年6月底至9月末,各鄉鎮利用4個月時間,集中開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具體的目標是:村莊無垃圾堆放、無污水橫流、無雜物擋道,日常生產生活物品堆放規范,道路兩側環境整潔干凈。經過集中整治,全縣鄉村基本實現了“三無一規范一凈”的目標。

  垃圾堆變廣場 村容村貌大變樣

  如何處置亂扔亂倒的垃圾?萬發鎮創新思維,在清除棄管的幾個大垃圾堆后,在原地修建了小廣場;村頭屯尾容易亂堆亂倒垃圾的地方,也設置了花壇。巴彥港鎮五星村東平屯和曹家屯的垃圾場被改造成休閑廣場后,很多村民都聚集到屯口健身。

  路況的好壞,是環境整治的一條“硬杠”。去年以來,巴彥縣各鄉鎮在強化基礎設施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動作。興隆鎮對入城口公路進行升級改造,道路兩側各拓寬3.5米,鋪設排水管網2000延長米。城區兩條主路進行升級的同時,全鎮各村屯新修砂石路80公里、橋涵10處。豐樂鄉2018年自籌資金146萬元,爭取縣政府資金180萬元,總計投入資金326萬元,完成了鄉政府所在地主副街1400延長米地下排水管網建設……村容大變樣,生態環境也得到改善。

  網格管理 “衛生包干”見實效

  “從前沒有專人打掃, 一些村民圖省事亂倒垃圾、牲畜糞便,糟踐了環境。現在干部群眾一齊管,干干凈凈立竿見影!”西集鎮興旺村王老興屯養殖戶多,環境臟亂。開展環境整治后,養殖戶的散漫作派改變了,家家都把清理出來的牲畜糞便直接運到地頭漚肥。

  為了保持整治成果,全縣建立了鄉、村、屯三級網格管理體系,劃定三級干部的責任轄區,各村屯設立了專職保潔人員。在村級管理層面,制定了村干部衛生工作職責、保潔員管理制度、保潔員工作職責。鄉鎮、村全面實行“門前三包、院內達標”責任制,機關、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和農戶門前外延兩米設為責任區。村民們說:“村里的空氣好聞了,農田有勁了,真是一舉兩得!”

  全民參與 助推生活方式改變

  走進黑山鎮增產村,白鋼框架的村規民約宣傳板上,整治村屯環境的內容清晰醒目。村民們說:“村規民約,就是俺們村的‘小憲法’。”環境衛生管理被納入村規民約后,村民互相監督、共同遵守。大環境變了,“小氣候”隨即改觀。眾多農戶自制了簡易垃圾袋,將收集好的垃圾整齊地碼在門口,專車一到立即收走,既干凈又便利。

  豐樂鄉利用在外發展較好的鄉親無償投資家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永進村馮氏學屯村民高輝,投資36萬元,為本屯建設休閑廣場1000平方米,安裝了體育設施;維修危橋2處、涵8處,硬化屯內排水溝1200延長米,修建屯內砂石路10公里。永進村三門張家屯村民王志勇、王志學投入20萬元,為村里安裝路燈20盞、維修砂石路2公里、維修橋涵2座。

  眾人同心,其樂融融。自上而下的綜合整治,不僅美化了環境、順應了民心,更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添加了動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xhj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