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遙感是將遙感技術與農業科學相結合,通過對地面物體的識別、收集和分析,揭示農業生產過程中特征、性質及運行規律的一種應用技術。把遙感技術引入到農業生產全過程,是農業領域的*重大飛躍,將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走向快車道。
實施好農業資源調查。謀劃農業產業發展,離不開調查研究。只有深入了解當地農業生產的地形地貌、土壤類型、種植結構等方面的詳細狀況,才可以“知己知彼”,做到“有的放矢”。過去人們對農業資源的調查研究,多靠兩條腿、一只筆,不但不*,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遙感技術為解決這一難題,開出了一方“良藥”。遙感技術通過多波段傳感器不僅可以對地表信息進行有效獲取,還可以對農作物進行識別與區分,既可以清晰地監測到物體局部,又可以宏觀把握全局,做到“全面而不失細節、快速而不失真實”。河南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充分利用了遙感監測的功能,科學引導農民發展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做到合理布局、有序推進,既不“冒進”,又不“裹足不前”,有效引導生產力布局,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開展好農作物的長勢和估產監測。在糧食生產過程中,對糧食的長勢和產量分析尤為重要。在一定時期內,我們分析糧食產量時,一是采取樣本法,通過選擇幾個代表性的樣本去推算整體糧食產量;二是采取逐級上報法,由各地上報各自的糧食產量,再進行統一計算。這些方法雖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存在耗時長、*度差等問題。農業遙感技術的出現,把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交給了科學。農業遙感利用農作物的光譜特性對農作物進行實時監測,定性描述和評定農作物長勢情況;再通過信息系統的分析,結合農作物的長勢監測,可以快速對農作物進行估產,排除了人為因素的干擾,具有客觀、經濟的屬性。近幾年,河南一直對冬小麥、夏玉米進行長勢監測,實時提供全省小麥、玉米的長勢信息,分析小麥、玉米產量,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發揮好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作用。農業不僅面臨洪澇、干旱、冰雹等氣象災害,還要應對病、蟲、鼠等生態災害。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利用遙感技術已經能夠準確掌握各種災害的發展變化,一是利用微波遙感技術的穿透性、紋理特性以及全天候性,可以對氣象災害進行有效監測及預報;二是利用近紅外的光譜反射率,結合病蟲害感染前期植物葉片發生的變化,能夠對農作物受害情況進行準確的分析預測,讓農民能夠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把災害程度降到*。近幾年,河南開展了冬小麥、夏玉米旱情監測,定期形成監測報告,提供全省耕地輕旱、中旱的占比以及具體分布地點,為種植戶應對氣象災害打好“前哨戰”,為做好防護措施贏得時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