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偽狂犬病是由偽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感染后會造成母豬流產、死胎、公豬不育等繁殖障礙,新生仔豬則主要表現神經癥狀,發病死亡率極高,近年來,沉寂多年的豬偽狂犬病卷土重來,且臨床癥狀呈現加重趨勢。
相關檢測調查表明,目前豬圓環病毒2型(PCV-2)感染在內國豬場普遍存在,是導致免疫抑制的“元兇”,從而更加大了豬偽狂犬病等病毒性疫病的雙重感染或多重感染機率,使病情也變得更趨復雜,給診治帶來很大難度,對養豬業危害甚大。現將某養豬場發生的偽狂犬病與圓環病毒病、弓形體病混合感染的診治情況介紹于下,供大家參考。
發病情況與臨床癥狀
從2017年夏季開始,山西省陽城縣某養豬場飼養的母豬不斷出現早產、流產、產仔成活率低和屢配不孕等現象,2018年春以來形勢發展越來越嚴重,并逐漸波及大部分能繁母豬,其臨床表現大同小異,場主叫診后筆者緊急趕到該場。
該場現存欄生豬528頭,其中能繁母豬50頭,種公豬2頭。截至2018年春,已有20多頭經產母豬發生早產、流產現象。2018年以來在已產仔的18頭母豬所生仔中,均不同程度出現弱仔、死胎、木乃伊胎;生產18窩中共有活仔192頭,產后7天內弱仔死亡42頭、兩周內死亡21頭,死亡率高達32.8%。
臨床檢查發現,能繁殖母豬普遍精神萎靡,被毛干枯,眼瞼下垂,目光暗淡,面部臟污顏值差,食欲普遍下降;部分病豬體溫升高,糞便干硬,尿少色黃,常呆立于墻角,懶得照料所產仔豬;多窩初生仔豬,整窩拉稀、嘔吐,糞便呈黃色水樣狀態;種公豬則出現睪丸腫脹及逐漸萎縮現象。
發病嚴重的哺乳仔豬,體溫升高至41℃~42℃,呈稽留熱,食欲廢絕,形體消瘦,大部分伴有明顯的神經癥狀,或昏睡或震顫,共濟失調,無目標前進、后退或轉圈運動;瀕死前極度煩躁,興奮尖叫,呼吸加快,繼而很快出現肌肉痙攣,四肢麻痹,有的倒地側臥,有的四肢呈劃水狀態,*后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斷奶前后仔豬及進入保育階段的發病豬精神沉郁,體溫升高,食欲減退,生長遲緩,大部分伴有呼吸困難、咳嗽流涕、腹瀉下痢等癥狀;患病比較嚴重者呈現消瘦與貧血,被毛粗亂,皮膚蒼白,大部分弓腰努背,脊梁如刀;有的在耳部、腹部可見出血性紫紅色斑塊,部分豬肌肉震顫,后肢無力,行走搖晃;更嚴重者不僅出現神經癥狀,而且伴有血尿血便,不過,發病率和死亡率低于新生仔豬。
實驗室確診
根據臨床癥狀,結合流行病學,懷疑為豬偽狂犬病、圓環病毒病與弓形體病混合感染。為了進一步確診,隨即分別采集經產母豬、仔豬、保育豬生物學病料送實驗室診斷。后又通過病毒分離、抗體檢測、鑒別診斷,從而確診本場病例為豬偽狂犬病、圓環病毒病與弓形體病的混合感染。
緊急防控與治療措施
由于該場群體發病,母豬產仔成活率低,新生仔豬死亡率高,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入場后一邊進一步確診,一邊立即采取消毒、隔離、緊急免疫接種、對癥施治等措施,同時,加強飼養管理和清潔衛生工作,在較短時間內控制了病情,并對后續開展偽狂犬病凈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首先,緊急接種豬偽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以控制病情發展。初生2周齡內的仔豬兩側鼻孔分別滴鼻接種0.5頭份,繁殖母豬、種公豬肌注2頭份,仔豬、保育豬、后備母豬等肌注1.5頭份,3周后再次全群肌注加免1次。接種疫苗時,同時使用免疫增強劑,以迅速產生抗體,提高免疫效果。
其次,抗病毒,減緩應激,補充營養,降低死亡率。對出現流產、早產、死胎嚴重和產后1天~3天仔豬發病率高且伴有典型神經與腹瀉癥狀的母豬進行淘汰凈化。
*后,根據不同病情,采用綜合治療措施后,7天內病情得到控制,仔豬死亡逐漸停止,一個月左右基本穩定,兩個月之后在后續檢測、隔離、淘汰、凈化措施干預下逐漸恢復正常。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