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鋤挖地,做坡改梯,挖茶苗坑……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各油茶品改示范基地,隨處可見縣鄉黨員領導干部與村民“同上山、同備耕、同勞動”的忙碌身影。他們帶領全縣幫扶責任人到田間地頭,指導貧困戶種好新品種油茶,形成了“頭雁效應”。
三江地處桂、湘、黔交界處,是“雞鳴三省”之地,在廣西20個深度貧困縣中脫貧難度系數排第二位。去年春季,該縣啟動了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大力推動油茶等產業扶貧發展;*近,又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油茶品改“百日攻堅”行動,全縣干群攜手并肩,著力將侗鄉山水打造成金山銀山。
“三江油茶種植歷史悠久,油茶樹大都分布在無工業污染的深山峻嶺和山坡地,用當地油茶籽生產的茶油因清潔明亮、馨香濃郁,是難得的‘綠色產品’,被譽為‘東方橄欖油’。”三江縣委書記鄺驅介紹。前不久,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在三江調研時指出,三江要擺脫貧困,就要做足山、林、人文章,發展好綠色的、有機的、高質量的特色農產品。
“我們實施了‘3636’油茶提升工程,即用3年時間,融資6億元,推進36萬畝新品種油茶種植,以獎補的形式,扶持貧困戶連片開發種植油茶林,力爭2020年末實現油茶年產值13億元。”三江縣縣長蘭美清告訴記者,今春3個月時間,全縣將完成油茶品改種植15萬畝。
在洋溪鄉紅巖村,200多名鄉村干部和當地侗、苗族同胞一道揚鋤挖地。技術員潘禎陽現場給老百姓算了一筆“明細賬”:“以前的老品種油茶,平均每畝產油僅有3至8公斤,畝產值不足800元;而新品種油茶,平均每畝產油30公斤至60公斤,按當前市價每公斤100元計算,畝產值可達3000元至6000元,效益是老品種的近10倍。”
同樂苗族鄉七團村距鄉政府所在地約10公里,轄兩個自然屯598戶。作為2019年計劃脫貧村,該村今年需種植優質油茶1070畝,至今已完成任務過半。同樂苗族鄉黨委書記龍善說,為加快全鄉油茶備耕進度,很多村屯都建立了服務隊,政府為服務隊配備了油鋸、挖坑機、剪刀等工具,助力他們早日完成種植目標。
“油茶換代有獎補,群眾種植興致高。多靠黨的政策好,脫貧致富出新招……”從良口鄉燕茶村村民胡炳榮的油茶備耕地里傳出的山歌,正是當下該縣群眾如火如荼開展油茶品改的真實寫照。
“我家前些年種了5畝高效油茶,這兩年已有兩萬元收入,去年底已經脫貧摘帽了。”高基鄉拉旦村麻元屯村民梁國全自豪地說,“趁著好政策,我今年計劃再多種幾畝,等到油茶豐產,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在三江,像胡炳榮、梁國全這樣積極推進高效油茶林品改的貧困戶還有很多。在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他們一邊忙碌著籌備年貨,一邊謀劃著春耕生產,勤勞的侗鄉兒女,正在實干中迎接充滿希望的新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