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全面推進河長制各項工作,在制定工作會議制度、信息報送制度、督查督辦制度、考核問責制度的基礎上,力爭做到水環境整治“全民參與”、水環境保護“全域覆蓋”、水環境治理“全部門聯動”,將河長辦、水務、環保、規保等涉河、涉岸、涉水的治理力量擰成一股繩,凝心聚力打好“組合拳”,水環境整治出現了不少可喜的新變化。
從“投訴者”到“管理者”
原先住在通坡塘河邊的河道保潔員馮大叔和大部分4050人員一樣,兼職了兩三份工作,本來是作為“主業”的河道保潔工作,反而變成了副業。為避免不少保潔員把心思放在其他工作的情況,老馮被重新分配到了福泉居委會。原先的“好工作”突然被換掉了,老馮心里產生了情緒,為此他成了投訴“專業戶”。打過投訴電話,也多次跑鎮信訪辦投訴河道保潔清理不干凈等各種情況。
老馮的“投訴”,激發起了參與河道整治工作人員工作干勁,“有人監督我們是好事,讓我們知道了哪里不足,”重固鎮河長辦相關人員表示,他們嚴格落實巡河履職要求,鎮級河長每月進行巡查,每半年進行全覆蓋,村級河長每周進行巡河,每月進行全覆蓋,并落實“河長履職留痕”,制定“信息統計表”“河道問題整改表”“督查工單反饋表”“周報表”等各項配套表格,實時動態記錄河長辦工作和河長履職情況。并根據重大問題落實“三個二”快速運轉處置機制,即在20分鐘內流轉,2小時內到場,24小時內上報,根據輕重緩急在處置完成后進行復查閉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水環境的治理、管護水平得到的明顯的提升,河道水質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看到家鄉的水好了,老馮的心結終于解開了,主動找到重固鎮河長辦,申請加入河道巡河志愿者,如今,一有空閑,他都會去河道周邊走一走,河道有什么情況他都會*時間通知河長辦。從投訴者變成河道“管理者”,老馮誠懇地表示:“之前沒有管護好家鄉的河道,如今看著河水越來越清澈,童年的感覺又回來了!感覺真好,以后釣魚也有了好去處。”
從“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
新豐村是重固鎮普通的一個小村落,全村共有18條河道,由于村民的違章搭建,雞鴨棚舍、圍河種植蔬菜、廢橋、廢船以及垃圾的長期堆積,造成河道水流不通,黑臭現象十分嚴重。
水環境問題看似在水里,但根本在岸上,截污是根本,整治是關鍵。這18條河道怎么治?重固鎮河長辦首先想到的就是拆違,可是拆違難免影響到村民的當前利益,為了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重固河長辦將人員分成四五個小組,邊整治現場邊做村民思想工作,挨家挨戶作動員,并從實際出發,幫助村民處理家禽,爭取村民從被動配合到主動支持。在水環境整治過程中,鎮政府相繼為村子修了路,建了橋梁,在村里建立起污水處理站,并建立親水平臺、碼頭、人行橋等;為了解決居民生活垃圾問題,更是在每家每戶都設立兩個大垃圾簍,每天安排車輛定時清理。同時,河長辦還專門制定了《村規民約》,以培養村民自治意識,讓大家共同參與到河道環境的整治中去。
當初反對拆違的村民們不少成為了河道的“宣傳員”“保潔員”,沒事的時候總去河邊看看,看見垃圾總會隨手撿起,平常去村民家也忘不了說上幾句河道保護方面的知識。
因為看到了“水清岸綠”的整治成果,如今,重固百姓中已形成了支持配合中小河道整治的良好氛圍。“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的態度已變“要我整治”為“我要整治”。通過開展“河道一體化長效管理”“河道三清”“截污納管”“河道疏浚”“景觀工程”等系列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重固構建起了全時、全域、全民參與的河湖共治模式。
從“互相推諉”到“兩地攜手”
吳家臺浜位于重固鎮新豐村與白鶴鎮青龍村交界,具有蓄洪、排澇、灌溉等多重功能。但這條河有點特殊,雖然是重固的河道,但是河道兩邊的村民大都屬于白鶴鎮。由于缺乏兩地聯動打撈作業機制,導致河湖問題處置時效性差、保潔效果不佳。
如何治理這條特殊的河道?重固鎮河長辦和吳家臺浜的鎮級河長和村級河長通過和白鶴鎮商量溝通,形成了協商聯席議事機制,由重固鎮新豐村村級河長和白鶴鎮青龍村村級河長一起踏勘現場,做群眾思想工作,并由重固方面進行后期長效管理。
如今,每逢重大事件雙方都會通過協商聯席議事機制開會協商解決,還制定雙方涉及水務的各職能單位主要聯系人信息表,有什么問題,直接對接,大大提高了河道治理的效率。也為此類邊界治水難題提供了較好的解決范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