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放眼望去,田間道路水渠縱橫,各個扶貧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村辦企業機器轟鳴產銷兩旺……時下,在宣城市的山川田野里、扶貧車間中、蔬菜大棚下,新一年的脫貧攻堅征程又悄然開啟。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頭。近年來,宣城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下好“繡花”功夫、做好*文章,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2018年初,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累計脫貧88747人,10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咬定目標 *筑牢責任體系
近年來,宣城市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實行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黨政主要領導“雙組長”負責制,及時貫徹落實上級要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堅持以上率下,市黨政主要領導帶頭開展四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推進鄉村振興行動,掀起全市四級書記遍訪熱潮。
高位推動,層層立標桿,讓宣城市協同發力,共同參與的脫貧攻堅氛圍迅速形成。
“*脫貧,不落一人!”*扶貧的前提是*,成敗也在*。
如何*識別出“誰窮、誰不窮、誰真窮、誰*窮”?宣城市在工作中堅持實打實地摸家底,面對面地查原因。
“*近身體好些了嗎?扶貧效益怎么樣?”1月初,在宣州區溪口鎮東溪村,扶貧隊長何安寧已經不記得這是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第幾百次走訪了。“為了更好更確切地了解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情況,我們堅持做到戶戶見面、面對面交談,開展調查摸底工作中,進一步與貧困戶‘認好親、結好對’。對貧困戶的家庭狀況、致貧原因、脫貧資源、發展意愿再次進行了詳細摸查。”
像何安寧這樣,去年宣城市上下對所有扶貧對象的數據重新進行采集錄入,對村、戶檔案資料進行進一步完善,堅持應納盡納、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對明顯識別不準的貧困人口堅決予以清退。
眼下,離春節還有短短不到十天的時間,涇縣云嶺鎮貧困村民王來保正在開心地準備年貨。他說:“以前因為一個‘窮’字,過年縮手縮腳,十分寒酸。但是今年在扶貧項目的帶動下,全家終于能過上舒心的幸福年。”
原來,2017年底,當地的安徽云嶺星火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扶貧直通車基地,與附近的5個貧困村對接,建立了蓮子、糯米、中藥材等生產基地,為162戶貧困戶銷售農產品,為59名貧困戶提供了包裝工、司爐員等崗位,平均每位貧困村民年增收近萬元。
“云嶺鎮星火扶貧項目帶動村民脫貧的案例是宣城市遵循市場規律和本地實際,精心謀劃產業項目的一個縮影。*扶貧項目帶動村民脫貧,在全市已形成燎原之勢。”市扶貧辦向記者介紹,2018年全市共謀劃扶貧項目2890個,總投資5.5億元。
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就要派*能打仗的人去。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宣城市對全市10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選派的109支扶貧工作隊和303名干部做出了*的動態調整。對因病不能正常駐村工作、履職不到位等情況的選派幫扶干部及時進行調整,全年共調整改派23人。
巧用“加”法 著力提升扶貧成效
全市累計發展到村產業項目734個,村均6.7個;發展到戶產業項目104639個,戶均2.6個。
全市投入資金2.407億元用于農業產業扶貧,建成特色種養業扶貧基地117個,98個貧困村、16250戶貧困戶達到農業產業發展標準,完成率均達到*。
全市13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八個一”工程全部完工,109個貧困村電商服務網點建設實現*全覆蓋。2個基地入選全省產業扶貧十大園區,1家合作社入選全省產業扶貧十大合作社。
“這是去年宣城市產業扶貧交出靚麗成績單!”市扶貧辦介紹,近年來,宣城市巧用“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法,下好產業發展先手棋,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集群健康發展,全面助力脫貧攻堅。
走進績溪登源河境內,遠遠地就能看見一排排大棚鱗次櫛比,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花菇升柄展傘。績溪縣中巧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永正正教授貧困村民們采菇、儲菇、售菇。
胡永正向記者介紹,自該縣啟動食用菌種植*扶貧項目后,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扶貧資金支持,建立了5個扶貧種植基地,采用集中種植模式,組織貧困戶集中培訓技術和參加生產管理,帶動貧困戶種植香菇。同時,引導有闖勁、有勞動力的貧困戶自主種植管理和銷售,合作社負責技術培訓,并與這些貧困戶簽訂*保護價合同。銷售不暢時,合作社以每公斤6元的保護價收購香菇放進冷庫貯藏,確保分散農戶香菇及時賣出。
“‘合作社+村民’的‘加法’,已帶動近70名貧困戶實現增收,平均每戶每年固定增收至少3500元。”胡永正說。
在龍頭引領上做“加法”,在示范帶動上做“加法”,在延伸技術服務上做“加法”,目前通過一連串的“加法”,宣城市產業扶貧造血功能不斷提升。去年,一個接一個的好消息從省里接連傳來,宣州區青蝦養殖產業扶貧基地、涇縣浙溪村煙葉產業扶貧基地入選全省2017年產業扶貧十大園區,績溪縣中巧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入選2017年全省產業扶貧十大合作社。
善做“減”法 助推空殼村“脫殼”
在宣州區養賢鄉,山河村位于水陽江畔,屬專業漁民村,曾是典型的無土地、無水面、無山林的“三無”空殼村,公益事業建設完全依賴財政獎補資金。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空殼村”,山河村竟通過“三變”改革,實現“無中生有”,成為全市*個實施資產收益分紅的貧困村。2018年8月,全村124戶328位村民從項目收益款中共分取紅利171734.6元,其中貧困戶*分取紅利3213.6元。
該村黨支部書記陳五順介紹,脫貧工作中,該村以“三變”改革為抓手,以發展產業為支撐,目的就是摘掉集體經濟空白村的這個帽子。2016年12月25日,山河村召開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大會,選舉產生了*屆董事會和監事會,完成了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當年便“借地”完成了生態青蝦養殖基地改造并對外拍租,年租金收入10萬元。2017年以來又通過土地流轉,在養賢寶圩新建了標準化青蝦養殖池并對外拍租,同時還建設了光伏發電站項目,村集體收益逐年增長。2017年9月30日,山河村順利通過省脫貧攻堅貧困村出列第三方評估組驗收。2018年,村集體經營收入達到30萬元。
“消滅村集體經濟空白,‘減’掉空殼村數量,是脫貧攻堅的另一重點。”宣城市扶貧辦表示,工作中宣城市還注重堅持市場導向,實施“一村一品”戰略,努力淘汰減少貧困村內的傳統低效產業;開展產業項目風險評估預警,加大農產品市場周期預測,降低產業扶貧潛在風險。其中,宣州區作為全省農保擴大試點縣,積極探索“基本險+大災險+商業險”三級保障體系和特色農產品保險保障模式,全面降低農業產業扶貧風險,讓貧困村民投入生產更放心。
值得關注的是,針對不少貧困村民反映醫療負擔重的問題,旌德縣率先在全國啟動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試點項目,探索健康扶貧新路子,著力減輕貧困村民看病難等負擔。
走進旌德縣蔡家橋鎮慶豐村衛生室,一臺寬、高約30厘米,有觸摸屏、攝像頭,可遠程操控視頻攝像和通話的機器人十分顯眼。機器人里存儲著居民健康檔案,點開一個用戶,就會出現智能監測、基本診療、簽約服務等多個菜單,其中基本診療菜單下又包含中醫診療、西醫診療、遠程視頻和雙向轉診四項子功能菜單。工作人員江繁榮說:“它就相當于一個全科醫生,啥都懂,通過這個機器人,貧困村民可以直接在家門口看上縣里的專家,方便省心。”
截至目前,該縣已先后在8個貧困村投放了助手機器人進行試點,實現中西醫診療服務737人次。
妙用“乘”法 攻堅步伐全面加快
如果說“加法”“減法”,讓宣城市脫貧攻堅腳步更快,力度更大。那么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的脫貧,光有“加”“減”還遠遠不夠,必須還要做“乘法”。
這個“乘法”怎么做?市扶貧辦介紹,聚集一切優質要素,聚合一切力量,凝聚各行各業、方方面面的力量,啃下“硬骨頭”,拔掉“窮根子”。
推進就業脫貧一批。2018年,宣城市人社部門扎實開展就業脫貧工作。目前,全市貧困勞動者實現就業12952人,其中幫扶后實現就業6508人,貧困勞動者穩定就業率達90%;全市新增幫扶就業536人;新招募就業扶貧基地32個,提供就業崗位903個;新建成就業扶貧驛站21個,提供就業崗位1265個,吸納貧困勞動者199人;累計參加就業技能脫貧培訓441人;累計發放就業扶貧資金95.06萬元。
發展教育脫貧一批。近年來,宣城市把教育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建立了“月點評、季通報”的高標準推進制度,確保教育扶貧各項政策落地生根見實效。2018年,宣城市累計向6609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發放資助資金1206.42萬元,全面落實了“雨露計劃政策”,推進助學金、助學貸款落實。完成教育扶貧土建類項目116個,建設面積23.2萬平方米,投入建設資金1.66億元。購置教學設備3.18萬臺、圖書2.22萬冊,投入采購資金2095.1萬元。
發展全域旅游脫貧一批。2018年以來,宣城市旅游部門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抓手,積極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旅游脫貧行動,促進旅游業和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精心打造鄉村旅游拳頭產品。目前,全市13個省級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共完成游客服務中心14個、旅游停車場33個、旅游公廁35個、旅游點43個、農家樂140個。同時,全市共有28家旅游企業主動與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累計帶動貧困戶就業1020人。
推進社會幫扶脫貧一批。2018年,宣城市組織269家民營企業和商會參與“百企幫百村”*扶貧行動,以建設項目、招工、捐贈等方式幫扶109個貧困村和20個非貧困村,投入項目420個,投入資金3631.8萬元。全面推廣中國社會扶貧網,有效搭建幫扶需求與社會資源的對接平臺,截至目前,全市愛心人士注冊45665人,貧困戶注冊38806人,資金對接成功率75.68%。扎實開展國家扶貧日“1+10”系列活動,動員社會各界、特別是基層一線更為廣泛直接參與,全市認領扶貧項目98個,認捐金額1050.85萬元。
活用“除”法 肅清不正之風
為了*嚴實地鞏固提升宣城市脫貧成果,近年來宣城市活用“除法”,消除工作中出現的不到位現象。
切實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樹立獎優罰劣的正確導向,杜絕不作為、亂作為現象,消除基層消極作為、不想干事業的倦怠思想。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管好用好扶貧資金,預防扶貧領域“微犯罪”、“微腐敗”現象。推進“四個現場”工作法,加大對各縣區的暗訪力度。消除工作進度慢現象。
認真抓好問題整改工作。去年,宣城市著力開展“重*、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4-6月份,全市自下而上逐級建立問題臺賬,共查擺問題47983個,目前全部整改到位。同時,結合省年中督查反饋的4大類80個問題,舉一反三制定《宣城市脫貧攻堅基層基礎提升方案》,對“三*”、“三落實”和資金使用問題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全面排查,共排查問題46949個,目前全部整改到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