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情況向社會公布。在這份涉26個地方、單位脫貧攻堅工作的“體檢”報告單中,由巡視組發現和干部群眾反映的問題不少。其中,有兩個“通病”:一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不夠深入;二是對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落實不夠到位。這兩個“通病”其實是一個“病因”——政治站位不高。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是在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重要思想體系,既有深邃的理論內涵,也有鮮活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隨著脫貧攻堅的推進不斷豐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行動指南。
各地在脫貧攻堅中,如果淺嘗輒止,或者學而不思,就會跑偏方向。比如,有的地方沒有做到深刻理解內涵,就急于求成、求快,仍然用“大水漫灌”方式扶貧,一味地送錢、送物、送股份、送貸款上門,讓貧困戶滋生了“等著政府送小康”的心理,看起來工作做了不少,但卻造成返貧率高,導致扶貧難度越來越大。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讓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指導實踐,真正地結合實際“學懂弄通”后,才會在“做實”脫貧工作的時候事半功倍。
打贏一場攻堅戰,不僅要有指導思想來定目標、定方向、定戰略,還要制定詳細的作戰方案來推進實施,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便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具體戰術圖。但是,作為頂層設計,不可能面面俱到,包羅萬象,很多政策方針還需要各地、各部門作為戰斗單元詳細分解落實。
在此次巡視中,很多地方和單位暴露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存在落差、偏差的問題。有的地方缺乏主動作為,過多依賴中央支持,“等靠要”思想嚴重;有的單位制定脫貧攻堅配套政策措施不夠*,針對性不夠強,政策導向作用發揮不夠充分;有的地方執行政策跑偏,要么弄虛作假、降低標準,要么過度幫扶、吊高胃口,有的甚至拿扶貧資金和項目作人情,等等。諸如此類問題,雖然出現在實際工作中,但其病灶還是在思想認識上沒有把脫貧攻堅當作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政治責任,導致工作上缺少擔當、耐心和韌勁。
針對這些突出問題,中央巡視組已經開出整改“藥方”。能不能“藥到病除”,還要看各地、各單位是否提高政治站位,不折不扣“照方抓藥”。“落實脫貧攻堅過程中各類監督檢査發現問題整改任務”等“四個落實”情況,本來就是此次扶貧專項巡視的重點之一,如有心存僥幸者,想在整改時蒙混過關,自有下輪巡視利劍高懸等待。
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但亡羊補牢的時間還有。更何況,如果思想根源上的問題不解決,攻堅克難恐怕就是一句空談。此役能否決戰決勝,脫貧成果到底牢靠不牢靠,人民群眾到底滿意不滿意,歷史檢驗到底過關不過關,廣大干部的政治責任和政治擔當是根本保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