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滿足村民精神文化和體育健身需求,鄉村文體廣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甚至成為不少貧困村的標配。然而,我們調查發現,部分鄉村文體廣場建設虛火熊熊,存在定位不清、規劃布局不合理、使用率偏低等問題。
鄉村文體廣場,老百姓是歡迎的。畢竟,農村居民也有休閑娛樂健身的需要。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對鄉村文體廣場建設也是支持的,在建設上也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但是,就現狀來看,鄉村文體廣場“浪費”現象一定程度存在。文體廣場使用率低,使得農村居民的文體需求沒有得到有效紓解。
梳理媒體報道,鄉村文體廣場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選址建設不科學,不符合實際;二是建設內容不接地氣,如老人、兒童、婦女使用的文化體育設施偏少;三是“一廂情愿”建設文體廣場,卻沒有顧及到民意基礎;四是后期運維欠缺,器材不同程度存在缺胳膊短腿現象;五是不合理的政績觀讓文體廣場躥虛火。
鄉村文體廣場接地氣才能贏人氣,其中道理不難理解。比如,文體廣場中,中青年群體使用的健身設施多,殊不知老人、婦女、兒童在農村人口中占據多數,顯然這些器材在適用性上就會大打折扣。再如,一些村的文體廣場太單一,在建設上以領導意志為主導,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老百姓生活方式等脫節,如此不接地氣,自然無人使用。
讓鄉村文體廣場接地氣,需要各級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要將文體廣場建成“政績工程”,說到底,文體廣場不是給上面看的,而是給下面用的。當然,科學規劃也不能缺失。要想實現花小錢辦好事,就應多多采取專家建議,采取開門決策的方式,以及專業咨詢的方式,推動鄉村文體事業發展。如果,只是一些領導拍腦袋決策,甚至是靠向社會機構“化齋”得來,而忽視了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結果就只能是花“冤枉錢”,辦“糟心事”。
此外,還應該切實尊重民意,建設什么樣的廣場,安置什么樣的文體器械,應當征求農村居民的意見建議。*后還要注重后期運維,避免重建輕管的現象出現。
當前,村民的精神文化、體育運動等需求都很旺盛,規劃好、建設好農村文體廣場,有利于滿足他們的文體生活需求,也有助于提升村容村貌。所以,應站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高度,抓實抓好文體廣場建設,從而不斷推動鄉村文體事業發展,服務廣大農村群眾。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