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記者近日從安徽合肥市農委獲悉,2018年安徽合肥市以科技、管理、服務、機制創新為動力,不斷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培育壯大服務主體,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至2018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485萬千瓦,同比增長3%;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9.5%,增長1.5%。合肥市農業機械化正由中級階段向*階段穩步邁進。
創新舉措抓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合肥市制定了全程農事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獎補等地方性扶持政策,引導農民購機;實施機插秧、土地深翻作業補貼項目,用作業獎補反促農民購機;開發了“合肥市農機報廢更新軟件”,引導農民報廢舊機,更新高效節能機械;組織開展農機“送政策、送安全、送服務”“三下鄉”活動等,千方百計抓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2018年全年共兌現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972.37萬元,補貼各類機具4018臺,受益農戶(組織)2294戶,直接帶動農民投入資金2.34億元,有力地促進了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和服務能力的提升。
創新機制做大做強農機社會化服務。合肥市鼓勵農民帶機入社,家庭農場與農機合作社結成合作對子,由農機合作社統一承擔農機作業服務,開展代耕代種、代育代插、代收代烘、統一統治等作業服務,推廣訂單作業、四代一管、全托管等新型服務模式。全年分別完成機耕、機播、機收面積667.17千公頃、293.58千公頃、627.35千公頃萬畝,農機服務總收入達到55億元。扶持建設集農機作業服務、農資展示、農機停放維修、農民培訓、信息發布于一體的全程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去年全年新增農機合作社30家,總數達到338家。建成全程農事服務中心10個,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創新載體引導發展智慧農機。合肥市引進農機智能化發展成果,開發了“合肥市農機社會化服務平臺”,實現農機、合作社、管理部門智慧物聯,真正做到農機遠程調度、農機*定位、農機作業智能化管理,用智能化引領農機化發展,提高了農機管理與服務水平。2018年,依托市農機平臺,啟動實施了互聯網+機插秧、互聯網+土地深翻作業補貼項目。全市162個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安裝智能化終端584臺,完成互聯網+農機智能化作業40多萬畝,真正實現了農機裝備智能化、作業*化、管理數據化、服務信息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