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萬物復蘇,田間地頭生機勃勃……節后上班首日,記者驅車來到不久前捧回“國”字招牌的無錫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相比以往,12平方公里的田野間呈現出越來越多的科技感和體驗感,希望的“種子”在此萌發。
現代農業如何提升?農科園提供了“智慧”樣本。“農科園在去年底全國第六批通過驗收的48個園區中名列第五。”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一上來就亮出了3年來創建的“碩果”,她告訴記者,園區已集聚農業科技企業99家,與10家以上的科研院所開展技術研發、成果轉移轉化等合作,承擔市級以上項目100多個,共孕育出39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
在工作人員指引下,記者來到農科園內的太湖水稻示范園,2000畝核心區的農田一望無際,由于未到水稻種植期,目前整片田野種上了小麥和油菜。“這里的稻米是用物聯網‘種’出來的,今年已是第五個年頭。”生產部部長蔣瓏站在“智能化灌溉管理系統”大屏前,足不出戶就能掌握田間地頭的“小變化”,這讓種植管理工作量減輕了不少。
走進農機房,蔣瓏亮出了節前剛入庫的“新武器”——無錫地產“施肥植保機”,“新一代的植保機一臺需要20萬元,2000畝地施次肥,原本需要7—8人用上一周時間,今后2個人2—3天即可完成。”他說,農科園還與科技企業合作共培育出了2000多份水稻優良品系,包括無錫*本地優質高產水稻品種——錫稻1號,高產水稻新品種江浙優201及錫稻系列、紫興系列等優質水稻新品種。
農科園不僅可“吃”,還可“賞”。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來到不遠處的花卉種植區,工廠式的智慧溫棚里,溫度比室外高出10余℃,這里,鮮花吐蕊,春意盎然,花農們正將一盆盆顏色各異的蝴蝶蘭往集裝箱車上搬,準備發往朝陽花卉市場。“太忙了,春節到現在賣出了10萬多株年宵花,還沒歇過呢。”花農雷師傅一邊填著發貨單,一邊樂呵呵地說:“蝴蝶蘭經過生物變異,每年顏色都會發生變化,尤其是這種‘大紅袍’很受市民喜愛。”
蝴蝶蘭等花卉長勢良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智慧溫棚的呵護,“整個大棚受物聯網系統控制,光照板、風機、空調、加濕器等設備都是通過傳感器自行調節的,內部情況通過攝像頭進行采集。”在科技園下屬公司工作的鄒佳蓉告訴記者,規模10萬平方米的種植基地采用花期促控技術,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控制盛開時間。她指著不遠處一幢在建的科技服務中心說:“大樓建好后,將進駐更多的實驗室和組培室,引進國外母本培育技術,利用基因組培在無錫‘造’自己的花。”
在“科技”農人們的努力耕耘下,農業科研成果從實驗室逐漸走向試驗田。如今,12平方公里的農科園核心區相繼建成農業博覽園、優質水稻生產示范區、名優花卉生產示范區等八大特色農產品園區。“依托科技注入嫁接,園區生物育種和引繁馴化、中草藥、*花卉、特色果蔬等畝均年產出分別達到300萬元、100萬元、30萬元、5萬元,營銷總額突破8億元。”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今年還將進一步打造農業物聯網信息中心,實現園區農作物智慧種植一個平臺全掌握。
“無錫地區地少人多的特點,倒逼著無錫農業只能走高端化優質化特色化精品農業之路。”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全市累計建成*農業科技園區1家、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區3家;*農業龍頭企業4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3家,無錫高端農業、精致農業的品牌已愈發響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