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春天,增城的城市更添了幾分明媚。府佑路上,紫荊花恣意綻放,在微風中抖落一地繽紛;小樓仙桃園十里桃花盛開,漫山遍野仿若披上云霞;大埔圍花海里,玫瑰、劍蘭、醉蝶花、格桑花相約報春,爭奇斗艷……穿行于春日里的增城,讓人如游花境。而這僅僅是增城近年來林業生態建設成就的一個縮影。
過去一年,增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目標責任制,加強完善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機制,大力推進生態景觀林帶、森林碳匯、森林進城圍城、美麗鄉村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林業生態建設亮點紛呈。目前,全區林地面積達到118.4萬畝,占廣州市林地總面積的27%,森林覆蓋率52.5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77%,建成區綠地率37.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2.5平方米。
2018年12月16日,在廣州海心沙舉行的2018中國森林旅游節上,增城被授予“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稱號。這是增城在生態建設領域上獲得的又一個“國字招牌”。增城還作為2018中國森林旅游節活動分會場之一,成功舉辦了掛綠湖環湖綠道騎行以及派潭森林旅游節等活動,集中展示了全區生態保護建設和森林旅游發展成就。
與此同時,小樓鎮創建“廣東省森林小鎮”工作加快推進,有望成為繼派潭鎮、正果鎮、中新鎮之后,我區又一個獲此殊榮的鎮街。派潭鎮鄧村、正果鎮西湖灘、新塘鎮大敦等3個森林公園和正果湖心島濕地公園正在進一步完善公園建設標準體系,全區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遍地開花,數量分別增至20個和3個。
以打造“青山環抱、綠水繞城、百花盛開、文化繁榮”的山水文化宜居城市和建設中國*美的荔鄉為目標,增城充分發揮森林茂密、空氣潔凈、環境優美等生態資源優勢,變森林資源為旅游資源,變“砍樹”為“看樹”,變“林場”為“公園”,讓綠色成果惠民,“森林+旅游”的發展模式正在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建設綠色增城,需要堅持不懈,持續發力。2018年,增城大力組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見縫插綠,推進城鄉綠色發展。全年全區參加義務植樹人數達36.42萬人次,共種植宮粉紫荊、黃花風鈴木、大葉紫薇、火焰木、秋楓等樹木40.76萬棵,新增和改造綠化面積約222.14萬平方米。
過去一年,廣深高速增城段沿線兩側及出入口完成了綠化升級改造。以陣列式群落種植為主的景觀綠化帶層次豐富,為道路披上了綠色新衣;高速出入口處組團式種植的開花樹種,讓進入增城的人們眼前一亮,讓城市充滿了生機。此外,中心城區園圃路、沙園路兩條道路也完成了景觀升級,長度達2.08公里。
過去一年,鄉村美化綠化建設蓬勃開展,四旁綠化、庭院美化等身邊增綠行動得到群眾廣泛參與支持。全區完成了13個鄉村美化綠化工程,3.4萬株苗木進入廣大農村,為平常百姓家屋前屋后增添了一抹希望之綠。
與此同時,中新鎮崔與之文化廣場、永寧街康樂花園等社區休閑場所“添綠”工程大力實施;以提升河涌生態環境的植綠護綠行動繁榮開展;以公共建筑屋頂開展立體綠化試點工作加快推進……全區城鄉綠地覆蓋率不斷提升,為增城建設宜業宜居宜游優質生活圈提供重要的環境支撐。
當下,花景精品逐漸成為一個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評判,也是一個城市生活品質的直接體現。
2018年,增城繼續推進城市主題花景建設,擦亮城市景觀名片。全區完成種植開花景觀樹種1萬株,重點打造了新塘鎮萬田花園、仙村鎮仙村花園2個優質賞花景點,為市民游客增加了賞花、踏青、攝影的好去處。
區林業和園林部門還組織對城區主干道、公共綠地和公園廣場綠化苗木進行全面修剪造型,共完成了喬木約9000株、灌木約5萬株、地被色塊(含草皮)近50萬平方米的修剪工作。
城區主干道安全島等地的時花也定時進行更換,孔雀草、夏槿、長春花、香彩雀等色彩艷麗的植物隨著季節變化而更替,將單調的城市空間裝點得多姿多彩。
在掛綠湖畔,新種植的14000平方米的格桑花,花開季節,妖嬈多姿,繽紛搖曳,成為增城一道新的風景線,更是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去觀賞“打卡”。
以優越的生態環境,吸引*的人才;以優質的生活品質,支撐城市的更新發展。區林業和園林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我區將繼續探索創新生態建設新路子,讓森林進城、綠道穿城、綠意滿城,讓綠色產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