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奪取豐收策要準。當前正值春季麥田管理的關鍵階段,近日,河南省農科院的專家們已分多路深入田間地頭“會診”,并向農民傳授今年的小麥春季管理“攻略”:因苗施策、促控結合,分類管理、科學調控,以控旺促弱轉壯、構建合理群體結構為核心,促進苗情轉化升級,搭好豐產架子,為奪取今年小麥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據調查,今年全省小麥越冬后苗情處于近幾年較好的水平。目前全省麥田一、二類苗超過85%,與常年相比,呈現一、二類苗增多,三類苗減少的態勢。”省農科院小麥專家李向東研究員建議,“看天下地”、因地制宜,及時做好早春麥田管理。一要因苗施策,根據天氣和小麥生長發育狀況采取肥水運籌。對晚播弱苗麥田應以“早、促”為主,在返青期5厘米地溫穩定于3℃以上時,即進行趁墑追肥或澆水追肥,對苗情正常或偏旺的麥田應以“控、穩”為主,可推遲至拔節初期澆水追肥。二要結合天氣變化和土壤墑情測墑補灌。土壤墑情較好的可以不澆返青水,推遲至拔節期再澆;部分缺墑地塊可及時澆返青水,灌水量30-50m3/畝為宜。豫南稻茬麥田應注意及時清溝理墑,防止漬害發生。
關于如何開展春季防災,李向東建議,要及時采取以抗凍減災為主的春季防災技術。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在寒流來臨前,及時進行澆水,預防晚霜凍害發生。一旦發生凍害,要及時采取澆水、追肥等補救措施,促進受凍小麥盡快恢復生長,將凍害損失降到*程度。
新聞1+1
赤霉病該咋防控
據農業農村部通報和專家分析預測,今年河南省小麥中后期主要病蟲害發生程度總體將重于上年,特別是小麥赤霉病存在偏重至大流行的風險,防控形勢嚴峻。如何有效防控小麥病蟲害特別是赤霉病,近日,記者采訪了省植保站相關專家。
省植保站呂國強研究員說,各地要把小麥赤霉病預防作為統防統治重中之重,南部常發區應在小麥揚花初期打藥進行全面預防。對高感品種,在小麥抽穗至揚花期遇陰雨、露水和多霧天氣且持續2天以上,*施藥時間應提前至齊穗期,用足藥液量,施藥后3至6小時內若遇雨,雨后應及時補治。如發現病害流行,*次防治結束后,需隔5至7天再防治1至2次,確保防治效果。其他麥區要密切關注抽穗至揚花期的天氣預報,若有2至3天降雨或者連陰雨天氣,必須提前進行大面積噴藥預防。
在藥劑和器械方面,呂國強推薦選用氰烯菌酯、咪鮮胺、枯草芽孢桿菌、多粘類芽孢桿菌、戊唑醇及其復配制劑以及耐雨水沖刷劑型,注意交替輪換用藥,避免或延緩抗藥性產生。要盡量使用自走式寬幅施藥機械、自主飛行無人機等高效植保機械,選用小孔徑噴頭噴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