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年輕干部,體力好、腦子活,不怕吃苦兼受累,就怕流汗又流淚。他們的去或留,不能成為一道對錯題,更不能成為生死之問。要在優化制度、補足短板、增強保障的基礎上,推動去或留,成為一道無關對錯的選擇題。
一些年輕干部不愿留在基層、扎根基層,一心謀劃著通過考試或借調甚至辭職離開鄉鎮。這種趨勢,讓鄉鎮干部隊伍面臨流失、斷層之憂。
基層干部,是落實國家政策的“插秧手”,是發現基層問題的“觀察眼”,是反映基層民聲的“傳話筒”,對于打通基層治理“*后一公里”,發揮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距離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還剩不到兩年的時間。這個時間點,本來需要廣大鄉鎮干部“快馬加鞭”,卻不料發生了一些“牽馬走人”的尷尬問題。面對問題,與其指責他們“關鍵時刻掉鏈子”,不如抱著同情之理解、細心梳理他們究竟背負哪些“不可承受之痛”。
權力不大,責任不小,權責機制有痛點。一些鄉鎮干部說,在日常工作當中,上級要求有四多:一票否決事項多,一崗雙責目標多,追責問責條框多,屬地管理任務多。與此同時,群眾要求他們做到四個到位:風險防范要到位,回應訴求要到位,落實政策要到位,應急處突要到位。上級有上級的要求,群眾有群眾的想法,他們有他們的難處,具體說來便是四少:執法權限少,經費保障少,干部人手少,激勵機制少。責任到位,權力沒到手,不給金剛鉆,又如何做瓷器活,權責不一讓一些鄉鎮干部有力沒處使。
選擇不多,困難不少,職業成就有痛點。對于很多鄉鎮年輕干部來說,職業晉升選擇不多,正科級是他們的*理想目標,但這一目標實現起來并不容易。很多年輕干部,從入職開始,“一眼望到退休”,看不到太多晉升的希望。一些鄉鎮年輕干部以為,職業晉升難也就算了,好好工作,收獲一份職業成就,也不枉人世一游。但一些鄉鎮年輕干部,主要工作不是下到田間地頭解決問題,而是坐在辦公室里填寫材料,久而久之,激情燃燒殆盡,徒留窮喪佛系。
工資不高,事情不少,工作薪酬有痛點。一名年輕鄉鎮干部的妻子找到鄉黨委書記哭訴,母親過生日,而丈夫竟然拿不出份子錢。無獨有偶,一位鄉鎮副鎮長因生活困難,不得不走上開網約車的兼職之路?;鶎庸ぷ?,工資少,但事情可一點都不少。“擺個桌子就是辦公室,加個床就是臥室”“白加黑5+2”“星期六保證不休息,星期日休息不保證”,是基層工作生活的基本狀態。能夠沉在基層做事的年輕干部,多半是帶著幾份理想情懷的,但理想再豐滿,也抵不過現實如此骨感,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少吃草,食不飽、力不足,又如何期待他們才美外現、日行千里?
人員不多,身份不少,結構氛圍有痛點。一些鄉鎮人手緊張,需要招聘編外人員進行補充,這使得鄉鎮干部的身份結構較為復雜。一些鄉鎮,除了公務員、全額撥款事業編和差額撥款事業編等編內人員,更多的其實是企業工人、企業干部、勞務派遣、臨時工、公益崗、人事代理等多種身份的編外人員。同在編人員相比,編外人員在待遇、晉升渠道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流同樣的汗,卻賺不了同樣的錢,導致一些干部碰到難題繞道而行,遇到問題推擋而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懶散低效、死氣沉沉的工作氛圍。
干部隊伍青黃不接,事業就難以永續發展。鄉鎮年輕干部的青春之花,只有在基層開得灼灼燦爛,鄉鎮的各項發展事業才能常保青春。要想鄉鎮干部隊伍健康成長,就要針對性地“尋醫問診”、有效性地“開方抓藥”,切實推動基層“痛點”變“通點”。
首先,有多大責任,就給多大權力。在脫貧攻堅的關鍵節點,上級部門免不了要給鄉鎮派任務、壓擔子,事務“下派”的同時,權力也應該“下放”。要給予鄉鎮干部“瘦身減負”的權力,哪些會議可以少開、哪些材料可以少填、哪些重復性的工作可以合并、哪些不必要的檢查可以減少,這些事情,他們理當有話語權。要給予鄉鎮干部“脫虛向實”的權力,少做一些形式主義、痕跡主義的“虛事”,多做一些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實事”,這樣也有利于他們在具體的工作當中,找到充實感、成就感。
其次,有多大能力,就給多大舞臺。要抬高甚至打破鄉鎮年輕干部職業晉升的“天花板”,讓更多的“鯉魚”通過自己的努力化身“錦鯉”,甚至“躍過龍門”。上級機關補充人員時,要少用慎用“空降兵”,把提拔機會更多留給鄉鎮機關的年輕人才。發展不設上限,晉升不限身份,一切以能力為核心、以成果為標準。
*后,有多大付出,就給多大回報。越是前沿陣地,越要保證彈藥充足,福利待遇要更多地向鄉鎮傾斜,此舉也有利于把中層人力資源引向鄉鎮,有利于解決鄉鎮“事多人少”的矛盾。此外,鄉鎮內部“蛋糕”要合理分配,要優化制度設計,不論編制內外,只看工作付出,切實做到同工同酬、多勞多得。
鄉鎮年輕干部,體力好、腦子活,不怕吃苦兼受累,就怕流汗又流淚。他們的去或留,不能成為一道對錯題,更不能成為生死之問。要在優化制度、補足短板、增強保障的基礎上,推動去或留,成為一道無關對錯的選擇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