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阜陽市潁東區口孜鎮良種場,農技人員向農民手把手傳授小麥田間管理技術。連日來,該區農委組織植保、土肥、種子等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通過開辦田間課堂、空中學校、科技集等多種形式送實用技術下鄉。
雨水節氣已過,全省春季農業生產進入關鍵時期。
在太和縣,種糧大戶們都在忙著安排機械和藥劑,為麥田除草做準備。“整體看苗情較好,田管主要是抓好田間除草。一旦天氣好轉,農機能下地就大面積展開。”太和縣農委副主任李懷法介紹。
“針對今年苗情特點,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將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查苗情、查墑情、查病蟲情,制定春季田管意見和技術方案。”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局主任科員曹高飛介紹,田間管理突出抓施肥、病蟲害防治和防災三大環節。
抓好施肥促苗情轉化,才能為高產打基礎。據省農業農村廳近期監測,立春后安徽省小麥面上苗情長勢好于上年同期,但略差于常年同期。與常年同期相比,一類苗減少12.8個百分點。
為此,各地要重點抓小麥二三類苗,特別是晚播弱苗早施返青肥,加大拔節肥普施力度,促弱轉壯,提高分蘗成穗率。對油菜重點施好開春蕾苔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高效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從阜陽、滁州、宿州等地銷售看,*近半個多月尿素銷售量大,主要是因為小麥主產區進入追施返青肥時節。” 安徽輝隆農資連鎖集團總經理王濤介紹。
據省植??傉绢A測,今年全省春季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發生程度重于上年,防控任務艱巨。“病蟲害防治不僅關系產量,還關系品質,直接影響效益。”省植保總站站長黃秋云表示,春季農業生產要重點防控好小麥赤霉病、紋枯病、蚜蟲和油菜菌核病等病蟲害,要求選擇高效低毒農藥和高效植保機械,推進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實現蟲口奪糧。
“一個重要的變化是,適應小麥生產形勢變化,今年調整了赤霉病防控策略。”黃秋云說,傳統防治觀念是“品種+藥劑”,現在要求立足于全程防控,在優化種植結構、選育抗病品種、使用高效防治技術、加強產后服務等方面多措并舉,綜合施策,“防住赤霉病,專用品牌糧食生產才能保障”。
春季氣候變化大,對農業生產易產生不利影響,需加強防災抗災。
據省農業農村廳對27個縣(市、區)調查顯示,由于近期雨雪天氣較多,安徽省大部分油菜田土壤過濕,部分田塊出現漬(澇)害,影響油菜根系正常生長。油菜發生漬害面積占總面積的14.8%,其中重漬(澇)害占4.1%。加之春季低溫影響,部分已抽苔特別是開花油菜,抗寒能力減弱。
曹高飛表示,農業農村部門將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積極做好春季低溫冷害防范,對稻茬麥和油菜田要求及時疏通田間溝系,促進排水降漬,減輕漬澇危害。
春耕生產是用種、用肥、用藥高峰期。
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局局長張韙說,針對春耕生產和種植業結構調整,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加強產銷對接和余缺調劑,保證春播農資供應充足、價格穩定,滿足春耕生產需求。
記者采訪發現,受冬小麥播種面積減少影響,不少鄉鎮經銷商不愿備肥或少量備貨,以降低經營風險。“針對這種情況,輝隆農資公司向上游工廠爭取資源及政策支持,截至目前已調運各種氮肥20萬噸,保障春耕農業用肥需求。”王濤說。
安徽輝隆集團瑞美福農化有限公司是農藥銷售的龍頭企業。“為了將春季作物病蟲草害損失控制在*限度,瑞美福公司緊跟春耕生產實際需要,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引進高效、低毒、環境友好型農藥,滿足春季供應。”該公司總經理汪本法介紹,目前已安排2.6億元采購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春季農用物資。
張韙說,春季農業生產中,安徽省將大力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重點推廣高效新型肥料、機械深施、種肥同播、水肥一體、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推廣高效低毒農藥、生物農藥,開展肥料統配統施、病蟲統防統治等社會化服務,做到科學施肥用藥,提高化肥農藥利用率,推動種植業生產綠色發展。
春耕大忙,農民急需農技服務。這幾天,在阜陽市潁東區口孜鎮,果真好家庭農場負責人陳建正忙著安排給果樹修枝。“果樹修剪是門學問,修剪得好果樹長勢好,掛果就多。” 陳建說,為此他特意請了技術員,現場指導工人。
抓好春耕生產,促進農業生產轉型,必須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預計今春全省將組織萬余名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通過舉辦現場觀摩、春季培訓、發放明白紙等方式,運用微信、手機App等信息化手段,及時發布春耕生產信息,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為科學種田提供了更多保障。記者了解到,當前農資生產和銷售企業紛紛依托技術和網絡優勢,開展各項農事服務。
“根據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公司按作物細分類別,去年成立了經作部,為全省各地農民發展瓜果、蔬菜、中藥材等提供服務。”王濤介紹,比如在長豐成立了草莓服務中心、西瓜服務中心,公司西瓜專家和省農科院專家合作,近期舉辦了安徽省首屆西瓜種植大戶交流會,深受瓜農朋友的歡迎。
統防統治不僅節藥,而且提高防治效果,今春各地都在開展統防統治,這主要依靠各類合作社和飛防公司。“本縣已經定下來的除草面積有2萬畝,周邊縣還有不少。這幾天我都在忙著排作業日程表。一畝地的作業費大概七八元,農民積極性很高。”亳州市譙城區趙橋鄉焦魁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焦魁說。
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是春季農業生產的首要任務。
“當前正緊張安排種子、化肥等農資,預計全縣早稻面積30萬畝。此外還在謀劃搞專用品牌糧食基地,帶動糧食生產方式轉變。”廬江縣農委副主任鄧本宜介紹。
“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認真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負責制,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生產。”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表示,今年安徽省將確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億畝、總產量穩定在3900萬噸以上。
為此,安徽省將全面落實扶持糧食生產政策舉措,挖掘品種、技術、減災等穩產增產潛力,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行動,扎實推進農田基本建設,優先安排“兩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向產糧大縣、重點貧困縣和沿淮行蓄洪區重點縣傾斜,集中建設一批萬畝以上高標準農田示范片。
圍繞春耕備耕,引導各地整合各類資源,組織實施農作物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創建,加快建設優質專用糧食生產基地,示范推廣關鍵技術和創建模式,提升核心區建設規模和水平,引領全省糧食產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
穩生產和提效益并行不悖。“今年將繼續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在結構優化中提高效益,促農增收。”張韙介紹,繼續實施國家輪作休耕試點項目,確保完成50萬畝的大豆輪作任務。推進專用糧食發展,按照品種優先、品質保證和品牌引領的要求,建立專用糧食生產基地1300萬畝以上,優先發展二級以上優質稻米、強筋弱筋小麥、高蛋白大豆,積極發展有區域特色、風味獨特的雜糧雜豆等產品。
組織實施糧改飼項目,力爭2019年糧改飼面積達到28萬畝。結合油菜多功能應用,恢復油菜生產,大力發展瓜果菜、綠肥、青貯玉米等經濟和飼料作物。實施稻漁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力爭2019年底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300萬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