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我國長期面臨的現實問題,作為水資源短缺的大國,特別需要發展節水糧食品種和技術。”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口農科院總農藝師趙治海告訴我們。
多年來,在節水作物——谷子的研究領域,趙治海作出了很大貢獻。作為人大代表,趙治海連續多年提出,國家應鼓勵推廣不需灌溉的糧食作物,加大節水技術研究應用力度等建議。在2018年的兩會上,他的建議獲得了國家有關部門的肯定。
谷子,古稱粟,為“五谷之首”,有較強的抗旱能力。通過不斷研究,趙治海團隊成功培育出水旱兩用、早中晚、春夏播齊備的10個系列的雜交谷子品種,由于高產、抗旱、耐瘠等特點,其中的“張雜谷”已在山西、河北、內蒙古等多地廣泛種植。
2018年,“張雜谷”在產業扶貧上初見成效。張家口當地企業巡天農業利用自有資金在多個縣區的村落進行托底回收,帶動農戶種植“張雜谷”5000多畝。種植農戶的收益穩定在每畝1600元至2300元,比種其他農作物省水、省工,而且增收上千元。
如今,趙治海的團隊已不局限于搞谷子研究,還做了大量推廣工作。趙治海告訴我們:“去年,我們在原‘河北省谷子遺傳資源改良與品種選育工程實驗室’基礎上申報了2018年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項目建設總投資2000萬元,建成后谷子遺傳資源改良速度將顯著提升,推動谷子加工轉化能力。
趙治海認為,“張雜谷”系列谷種經過多年研究,已經比較成熟,如何讓更多的人受益于谷子,是他一直關注的課題。在他和團隊的持續努力下,“張雜谷”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農業援非項目,目前已在非洲多個國家試種成功。趙治海說,“‘一帶一路’讓越來越多的高產高效谷子走出國門,這是件解決全球糧食危機、造福人類的大好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