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普洱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從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群眾文明素質、實現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角度出發,大力實施農村“兩小一大”工程,即:建設農村“小廣場”、組建農村“小文藝隊”、安裝村組“大喇叭”,讓農村群眾深入了解黨和國家脫貧攻堅政策措施,唱響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歌,營造了全縣上下萬眾一心、齊心協力,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濃厚氛圍。
農村群眾活動多了、群眾交流緊密了、酗酒賭博少了、鄰里糾紛少了,脫貧攻堅的信心足了……寧洱的“小廣場”真正成為群眾聯系交流的“橋”,傳播脫貧信息的“窗”和人民群眾活動的“家”。
寧洱針對許多村民小組無活動場所,開會學習、宣講政策空間小等實際,建設了集基層黨建、便民服務、文化娛樂、社會綜治等為一體的農村“小廣場”890余個,實現全縣村、組“小廣場”全覆蓋,使之成為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中樞。同時,充分利用“小廣場”組織群眾活動,集中處理村組事務,討論、宣傳村組重大事項,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舉辦培訓班,開展文藝娛樂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提高農村群眾的整體素質。
黎明鄉“小文藝隊”編制的《脫貧摘帽40調》,唱出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德化鎮“小文藝隊”自編自演的脫貧攻堅歌舞劇,展現了奮斗歷程中的感人故事;德安鄉、梅子鎮“小文藝隊”的嗩吶表演鼓舞了群眾的斗志。
長期以來,民族貧困地區、特別是邊遠山區文化生活落后,農村群眾的娛樂活動非常匱乏,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帶來了不利影響。為改變這一狀況,寧洱大力支持鼓勵村組組建了400余支農村“小文藝隊”,并以“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為著眼點,以激勵群眾奮發進取為目的,以表現具有地方風土民俗特色的音樂、舞蹈、小品等為主要形式,把黨的政策、法規、農村實用技術、脫貧攻堅政策等編制成歌舞、小品、笙調等,廣泛吸引農民群眾參與,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喇叭立起來,陣地建起來。為提高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知曉率和滿意度,寧洱縣委、縣政府積極尋找一條既貼近群眾生活,又可以正確引導輿論導向的有效媒體,著力推進“響亮鄉村凝聚人心”工程,在村組安裝了“村村響”大喇叭800余套。
全縣充分發揮“大喇叭”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收聽效果直接的優勢,創新開展“三個一”宣傳方式,即:每天早、中、晚滾動播放“一項扶貧政策、一件民生實事、一個身邊先進典型”。通過每天播放一項扶貧政策,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省、市、縣各項扶貧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入耳入心。通過每天播放一件民生實事,讓廣大群眾全面認識脫貧攻堅帶來的普惠成果和農村面貌的改變。通過每天播放一個身邊先進典型,使廣大群眾進一步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筑牢“小康夢”。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