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專題研討會在京舉行,是“宣傳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暨2019中國三農發展大會”的分論壇之一。十幾位與會專家領導深入分析了當前農民增收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并就新時代如何拓寬農民就業渠道提出建議。
與會專家指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大背景下,農民工外出就業人數和工資增幅呈現“雙下降”趨勢,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速明顯放緩。
對如何看待農民就業增收面臨的新形勢,專家們認為,從2013年到2018年,GDP增幅逐年放緩,農民收入增幅也相應逐年放緩。另外,受國際因素影響,農業國際化競爭和貿易摩擦在不斷加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收入增幅。
專家們建議,要進一步擴大就業增收渠道,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吸納更多農民工就業。農民工外出就業的理念和模式都應該進行轉變,要從單純依靠種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轉變,從依靠勞動密集向科技密集轉變,從單一經營向新產業新領域轉變。
針對當前存在的企業招工難和農民找工難的結構性矛盾,河北冀聯人力資源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曉軍分享了企業促進農民工就業的經驗做法。冀聯打造了一個連接企業和農民工的互聯網平臺,平臺根據數據庫中的農民工技能標簽,即時完成分類篩選、智能推薦、系統匹配的工作。工作任務完成后,企業通過平臺支付工資。工作任務的完成效果、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雇主的誠信表現等還可以互相評價,實現及時、平等的雙向反饋。
與會專家認為,基于互聯網的人力資源管理平臺實現了用工企業和農民工的高效對接。公開、透明、可追溯是平臺*的特點,不僅降低了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風險,也使企業用工更加規范,防范企業運營中的法律和政策風險。平臺的建立對促進農民就業增收,降低企業管理成本都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