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廣西緊緊抓住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契機,以高端消費群體市場為主攻目標,以綠色食品為*生產標準,打造一批全國有名、世界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形成一批競爭力強的特色優勢產業。*批廣西特優區驗收結果表明,特優區產品品質明顯提升,品牌影響力正在全國范圍內增強,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并高于當地平均水平20%以上。
廣西創建特優區的方向、措施、效果得到農業農村部的高度肯定。2019年1月,農業農村部公布84個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廣西融安金桔、平南石硤龍眼、玉林三黃雞、欽州大蠔、宜州桑蠶繭5個入選,約占全國的6%。這是繼2017年廣西自治區永福羅漢果、百色芒果、陸川豬入選*批62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之后,數量再次排在全國*。
建機制 激發地方政府動力
廣西在完善頂層設計的同時,將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納入縣域經濟考核指標,有效調動了各縣黨委政府創建積極性。自治區財政加大投入,對創建項目給予不少于500萬元的建設經費,一年后驗收評定為*等級的,每個項目給予獎補作為深化建設資金。2018年,自治區財政安排4000萬元扶持融安金桔、平南石硤龍眼、宜州桑蠶繭等8個*批自治區級特優區創建,并啟動第二批自治區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工作,確定了恭城月柿、龍灘珍珠李等11個第二批自治區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項目,2019年計劃安排項目資金6000萬元。
立標桿 打造高端生產基地
種植業全面推廣有機肥+綠色生態防治技術,養殖業全面推廣“微生物+”技術,提升農產品口感和品質,全力打造高端農產品生產基地,夯實高端品牌的建設基礎。按照“一年建框架、三年大提升、持續深化建設”的總體要求,凡*年綠色食品標準化管理面積達不到60%以上、第三年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認證達不到60%以上、不能形成全國有名品牌的,不能通過特優區驗收。建立一品一碼,逐步實現特色主導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全程可監控、風險可評估、事件可處置。去年,全區綠色食品內檢員培訓近900人,是2017年的6倍,特優區一個項目縣申報綠色食品認證數量就超過2017年全區總和,有效推進了綠色食品進入高速發展新階段。
強品牌 打造全國品牌高地
為將農產品品牌推向全國、推向世界。廣西要求每個特優區拿出不少于項目經費的1/5,用于品牌標識和宣傳語設計,推介事件謀劃及產品營銷,委托全國知名的品牌策劃專業機構開展品牌策劃推介。去年底,永福羅漢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品牌發布會,品牌策劃公司宣布首期目標是將永福羅漢果地頭收購價從每個0.3-0.7元提升到1元,促進羅漢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2018年,廣西自治區策劃打造了“廣西好嘢”農業品牌總體形象標識,建立了《廣西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并啟動首批廣西農業品牌目錄申報工作。經各地積極申報、230多萬消費者投票和專家嚴格評審,從337個申報品牌中精選出3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7個農業企業品牌、64個農產品品牌,廣西自治區成為全國建立品牌目錄制度為數不多的省區之一。
全產業 促進一二三產融合
廣西各地利用特優區項目資金,大力支持農戶和農民合作社改善儲藏、保鮮、烘干、清選分級、包裝等設施裝備條件,促進商品化處理,減少產后損失。如容縣沙田柚特優區建成了2個沙田柚分揀中心,補助購置大型分揀設備,實現沙田柚清洗、甜度分級、包裝全程智能化,初加工率達到了75%以上。平南縣初加工石硤龍眼19.2萬噸,占總產量的96%,深加工石硤龍眼6.35萬噸,占總產量的31.8%,創建了“紅心牌”“仙珠牌”等廣西*品牌。各特優區還不斷發揮龍頭組織的帶動作用,使之成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主導力量。永福縣龍頭企業以訂單模式帶動全縣羅漢果種植51480畝,占特優區72.5%。
新業態 “互聯網+”深度融合
特優區積極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微商網紅借助電商平臺,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大宗交易、訂單農業等業務,形成全區農產品上行體系,特優區項目縣3年內實現線上銷售農產品達到50%以上。永福縣建成一個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以及260多個電子商務服務點,擁有網店1407家,電商銷售羅漢果占全縣總銷售量的56%;靈山荔枝2018年銷售超過2000萬件;田東百色芒果特優區銷售網店近1400家,2018年電商銷售11萬噸,占總產量近50%。全區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搭建信息化追溯平臺,統一追溯模式、統一業務流程、統一編碼規則、統一信息采集。隆安火龍果特優區實行“一果一碼”制度,逐步實現對火龍果生產投入品、生產過程、流通過程的全程追溯,構建從田間到餐桌全程控制、運轉高效、反應迅速的特色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