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相關部門獲悉,杭州蕭山區瓜瀝鎮隆興和村、河上鎮眾聯村、臨浦鎮白鹿塘村上榜了2018年度浙江省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
潔凈是美麗鄉村的底色,有顏值和氣質的鄉村,才會讓人產生向往之情。近年來,蕭山區把農村垃圾分類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從分類試點到全面推開,不少村莊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農村垃圾分類之路。
垃圾分得好不好 要上“紅黑榜”
走進臨浦鎮白鹿塘村,古樸的墻繪,干凈的村道,每家每戶門口都整齊地擺放著兩個垃圾桶,綠色垃圾桶是易腐垃圾,灰色垃圾桶是其他垃圾,農戶的家門口還貼著垃圾分類的星級評價,分類工作做得好不好一目了然。
“我們村從2017年開始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從一開始到處去學先進,到后來在實踐中慢慢摸索出村莊自己的分類制度。”白鹿塘村黨總支書記魯偉昌介紹,村里制定了一套垃圾分類星級考核辦法,由3名垃圾分類督導員每天上午七點開始檢查每戶的垃圾分類情況并記錄。對分類不當的單獨列在一張問題清單上,有了這份問題清單,督導員們上門宣教時就避免了“說不清”的尷尬。
白鹿塘村根據督導員們的統計,每個月*進行星級評定,如是5星級的則上“紅榜”,如1星級的則上“黑榜”,而“紅黑榜”就張貼在村里的宣傳欄里。
想要拿到5星級,也沒那么容易,一個月里的每*都要規范分類,如有1天分類不規范,就會降級。同時,村委會人員還會不定期上門抽檢,如在5星級的農戶家門口垃圾桶內發現分類不當的,則會現場“摘星”降級。
“不管是星級還是榜單,對村民都是一個鞭策。” 魯偉昌說,如今上“紅榜”的農戶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100多戶,到如今經常性的350戶左右;反之,上“黑榜”的農戶越來越少了,今年1月份的榜單上,該村沒有一戶農戶上“黑榜”,只有5戶出租戶上了“黑榜”。
“星級就貼在家門口,左鄰右舍都在比較的,做不好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現在兩年下來了,分類也成為了一個生活習慣。”村民邱建華說,垃圾分類改善了村莊環境,*終受益的還是村民。
易腐垃圾就近資源化處理
蕭山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15年就開始試點,靖江街道甘露村和戴村鎮上董村,還成功創建成為省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試點村,開創了蕭山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的先河。
2016年起,在試點的基礎上,蕭山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逐步在各村推開。根據《蕭山區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工作實施意見》,蕭山區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工作分三年推進,每年實施5個以上鎮街,到2018年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那么,農村垃圾分類后也帶來一個問題,分類后的易腐垃圾如何處置?蕭山區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在河上、新街、樓塔等12個鎮街共建造了資源化處置站點17座,引進微生物發酵處置設備25臺,經過攪拌、碾磨、高溫焚燒、微生物發酵等工序后,“吃進”的垃圾變成了有機肥料,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豐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