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農業發展觀的深刻革命,這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而當我們把這一關乎當代人福祉和后代永續發展的綠色變革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重要承載地”的使命和功能聯系在一起思考和謀劃時,“綠色田園”工程的建設就被賦予了更鮮明的上海特色和價值內涵。
《上海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推進以全面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為核心的“綠色田園”工程,實施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行動計劃、實施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行動計劃,作為本市推進鄉村振興重要抓手的組成部分。我們以為,這正是以“建成與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適應的現代農業”為目標,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的正確路徑選擇。
作為超大型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上海農業不能走大水漫灌式發展之路,而要以綠色、品質、品牌論英雄。綠色是質量和信譽的承諾。厚植“綠色田園”,讓“都市、現代、綠色”成為上海農業“拿得出、叫得響”的標簽、名片和品牌,是上海打造世界*卓越城市的內在需求,是上海“四大品牌”建設的應有之義,更是在都市綠色農業變革中凸顯引領示范作用的必然要求。
聚焦供給質量,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從統籌落實“三區”劃定,到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治理;從通過標準化強化綠色食品、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到制定推廣綠色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明白紙;從降低化肥、農藥施用量到投入品經營、使用全過程追溯;從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建設到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以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應為主攻方向,“綠色田園”工程堅持“產出來”“管出來”并舉,明確一系列可以集成轉化和實際操作的實施路徑,將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發展的方向予以細化,打牢了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綠色基礎。
聚焦全要素生產率,強化農業科技裝備支撐。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意味著農業發展要從依靠資本、勞動力、土地等的投入,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和體制機制轉變上來。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下,與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同步,本市通過十個產業技術體系,立穩了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的“四梁八柱”;水稻機械化穴直播、蔬菜機械化收割等,在推進“機器換人”綠色生產上亮點頻現;節水抗旱稻、祥欣種豬體現著上海的種源農業高度;農業公共信息化平臺初步形成,“一網一圖一庫”彰顯著農業*化服務的上海質量。
聚焦生產力布局,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自松江起步的家庭農場模式,在當下看來,可以作為解決未來十年“誰來種地”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問題的答案之一;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互助性經濟組織,應當成為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中堅力量;合作社聯社是整合合作社參與市場競爭的主要力量;農業龍頭企業則是農業現代化發展和產業鏈增值的核心力量;而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組織單位以及其互相之間相加或相乘所產生的產業化聯合體,分工明確、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則實現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推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基礎,構成了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聚焦產銷對接效率,創建地產農產品品牌。在市農業農村委*近幾次舉辦的地產優質大米、草莓、西瓜等品鑒評優活動中,給人*的感受就是“獎項含金量高了”。不過,受限于上海農業自然稟賦不足,多數區域公用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綠色認證企業品牌等都還存在不同程度的“有名不響”等突出問題,品牌溢價程度低,產品品牌成長緩慢。如何實現“品牌強農”?提高農產品品牌質量勢在必行。例如稻米等糧食作物,要在優質、總量上下功夫,體現區域化、整體性的品牌打造;針對各區優勢產品,要在特色上做文章,體現獨特性、*性的品牌培育。同時,要積極通過各種宣傳載體、多種輿論形式,建立覆蓋面廣、消費群體送達率高、發展保護機制健全的宣傳和品牌培育網絡。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綠色田園”工程,是面向促進農業全面升級的重要謀劃,目標任務明確,上海特色明顯。作為重要抓手,只有保質保量完成既定任務目標,才能讓“綠色田園”在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中真正發揮出“領頭羊”的作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