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潮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有關部署要求,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凸顯潮州特色,堅持抓龍頭、抓產業、抓硬件、抓軟件、抓攻堅和抓保障“六個抓”并重,多措并舉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一、抓龍頭,實施“頭雁工程”。市主要領導每月至少召開*專題匯報會,每兩周至少*下鄉調研,走遍全市所有貧困村,做到具體項目親自部署、詳細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查。全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安排64名領導掛點包村指導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并選派工作組和*書記駐村幫助整頓,組織外出學習、業務培訓2400多人次。在村建立鄉賢咨詢委員會,廣泛動員鄉賢參與家鄉建設,該經驗獲評“廣東治理現代化”*案例和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
二、抓產業,實施“振興工程”。以建設饒平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5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帶動,引導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著力打造茶葉、水產2個百億級農業產業集群。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成綠色茶葉產業帶19.3萬畝、年產值超35億元,形成茶葉專業鎮2個、茶葉專業村100余個;建成鐵皮石斛生產帶2000畝、年產值超2.2億元;建成浮濱獅頭鵝良種繁育示范基地原種場2個、年產值達5億元。推廣實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三級聯動模式,做大特色農業,全市45家龍頭企業帶動農戶8.3萬戶,戶均增收1892元。
三、抓硬件,實施“宜居工程”。編制實施《潮州市美麗鄉村民居建筑設計指引》《潮州市城鄉村民住宅建設管理辦法》等文件,統籌安排1億元啟動250個行政村美麗鄉村建設。狠抓“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456個行政村全部完成村莊初步規劃編制,45個省定貧困村完成村莊整治規劃編制,水利、交通、電力、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全面完善,先行先試的示范片、示范村的風貌和特色已初步彰顯。湘橋區意溪鎮、饒平縣錢東鎮分別入選國家和省特色小鎮創建工作示范點,共有21個鎮被認定為省級專業鎮。
四、抓軟件,實施“服務工程”。實施鄉村專業人才培育工程、新鄉賢返鄉工程、基層醫療人才“杏林新綠”計劃等,不斷壯大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大力實施“潮州菜師傅”工程,“送教上門”培養鄉村廚師400多名。加大鄉村傳統古村落及文物、非遺項目保護力度,共有4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8個村入選“廣東省古村落”名錄,黃岡鎮霞西村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浮洋鎮大吳村獲評“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潮州全域被評為“中國民間工藝傳承之都”。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完成標準化建設,村衛生站公建規范化建設進度居全省首位,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
五、抓攻堅,實施“脫貧工程”。實施“產業規劃+資產扶貧”“優質項目+鄉村品牌”等工程,45個省定貧困村均設立產業扶貧項目。建起“村村通就業信息網”平臺,發布企業348家次,組織“送崗位”進村入戶,實現“家門口”找工作,為貧困戶提供工作崗位5725個。對貧困勞動力開展訂單式培訓,實現就業超萬人。積極鼓勵和引導扶貧促進會、潮州慈善總會、“中潮慈善愛心基金”“萬企幫萬村”等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提供更加靈活、有效的扶貧方式。
六、抓保障,實施“責任工程”。強化資金保障,完善財政投入機制,不斷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強化政治保障,全面落實領導包聯責任,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督查考核結果與績效考核、評先評優、干部任用“三掛鉤”。實施“百姓宣講”工程,組織164個宣講團和8支“理論宣講小分隊”進農村、進社區,已開展宣講近7500場,受眾達29萬人。堅持以“釘釘子”的精神和超常規工作法,全力推進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基本完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