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蜂蜜事件”回顧
2018年12月15日同仁堂下屬公司被媒體爆出“回收過期蜂蜜、涉嫌更改生產日期”,涉事公司被所在地食藥監管理部門調查。
2018年12月16日北京同仁堂發布聲明稱相關產品已全部封存。北京市大興區食藥監管部門已前往北京委托方、即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開展調查,如發現北京企業從事或參與相關違法行為,將依法嚴肅查處。
2019年2月11日市場監管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后,又責成同仁堂蜂業立即對涉事產品依法召回; 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子公司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因售過期蜂蜜被罰沒1420萬。
2019年2月12日,同仁堂蜂業的供應商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因標注虛假生產日期,同仁堂召回商標為“源蜜”、“蕊悅”、“藥植蜜”的41批次2284瓶(盒)的蜂蜜產品。
2019年2月12日,北京市紀委市監委發文稱,北京同仁堂蜂蜜問題共問責處理14人。
2019年2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函撤銷同仁堂的中國質量獎稱號,收回證書和獎杯。
“蜂蜜事件”后百年老店何去何從
一家以“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為信條的企業,一家國人心中質量過硬的誠信典范企業,卻被官方收回了獎杯,實在是商譽大損。
近些年,同仁堂一直在進行傳統中藥領域的多元化擴張,此次“蜂蜜事件”僅是其多元化進程的一例重大“脫軌”,除此之外,據不完全統計同仁堂多次登上質量黑榜:2011年的出售假血燕事件,2012年清火片不合格和牛黃解毒片生產日期早產,2013年蜂花粉片、健體五補丸、牛黃千金散等成分含量超標,2016年阿膠事件,2017年浮現22份不合格中藥飲片,2017年一年登上10次黑榜,2018年甘草片不合格、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被查出生產的白礬抽檢不合格等等。
由此聯想到,中藥企業進行多元化擴張的同時,疏忽了內部管理體系的建設,必然會導致各個經營環節脫節,不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核心業務,還可能會產生無法想象的“蝴蝶效應”。
品牌損失難以估量。
與上千萬元罰款和數千萬元營收損失相比,此次失去“中國質量獎”對同仁堂的無形打擊更為嚴重——在市場經濟時代,品牌美譽度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之一。不過,近年有一些*、知名品牌為了追求市場占有率、擴大產品線,大力發展代加工,忽略了對品質的把控。還有些企業不愿意堅守主業掙辛苦錢,轉而“賣貼牌”“賣標簽”,把自己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變成了搖錢樹。錢雖然來得容易,傷的卻是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動搖了企業發展的根基。
這也給其他企業敲了警鐘:品質和責任是底線,是時時刻刻都要守住的。哪怕是同仁堂,350年的信任和好口碑,也沒有資格懈怠,甚至傲慢,尤其是在這個消費者不再能被隨便對待的年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