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慶“三農”工作的重點任務是什么?對農業發展有什么扶持政策?廣大農民與市民又會得到什么福利?近日,全市農業農村委主任會議召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9年,重慶將開展*實施產業扶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等重點工作,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扎實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
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力爭實現4200億元
據介紹,2019年,市農業農村委將強力開展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深入實施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提升工程,促進貧困村“一村一品”發展,力爭實現在家有勞動能力且有發展意愿的貧困戶產業和增收項目覆蓋率*。
同時,以18個深度貧困鄉鎮為重點,加大產業扶貧技術指導力度。組織推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采取股份合作、訂單生產、提供就業等形式,以緊密的利益聯結帶動貧困農戶脫貧增收。
此外,我市將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強柑橘、榨菜、檸檬、中藥材、調味品、茶葉等加工產業集群,力爭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實現4200億元。實施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培育計劃,培育5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1家、10億元以上5家、億元以上100家。推進農產品加工智能化、科技化改造,加大生物、工程、環保、信息等技術研究和集成應用力度,加強校企、院企合作和農產品加工企業之間協作。
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扎實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我市劃定125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扎實推進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創建,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900萬畝以上,特色糧油面積提高到1400萬畝。
在此基礎上,深入實施“十百千”工程,支持每個區縣至少打造1-2個支柱產業、打響2~3個拳頭產品、培育3~5家農業龍頭企業。堅持運用市場辦法,每年調減低效作物100萬畝,增加緊缺和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創建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同時,集中打造20個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區縣因地制宜建設1-3個區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統籌銜接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田“宜機化”改造,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強化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扎實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還將創建一批果菜茶標準園和畜禽水產健康養殖場,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測、追溯體系。深入推進“巴味渝珍”區域公用品牌創建,支持創建*商標,復興傳統“*”品牌,讓廣大消費者吃得放心。
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未來重慶農村更宜居
針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2019年,重慶將統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新建入戶便道4000公里。加強農村水利建設,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水平。加快農村電力和通訊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寬帶網絡向農村延伸。全面推進以“三清一改”為重點的村莊清潔行動。
同時,聚焦農村公共服務短板,加快發展農村教育衛生事業,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大農村社會保障力度,發展農村養老事業,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提高鄉鎮和村為農服務能力,開展“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
在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方面,將蹄疾步穩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擴面。推廣“保底收益+效益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探索資源性資產定價機制,支持區縣加快構建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體系。
同時,深入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政策銜接工作。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支持2000個以上村集體經濟做大做強。從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干部及鄉村能人中選拔培養一批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領頭人。
此外,會議還對做優做精鄉村旅游業、重拳治理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有力有效做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強化農業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