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穎,一位生于龍門平陵的90后,喜歡在田野里呼吸新鮮的空氣和稻谷的芳香,現為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順喜來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龍門縣順喜來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獲惠州市“三八紅旗手”、惠州市“巾幗創業十杰”、“廣東百佳新型職業農民”等榮譽,被合作社姐妹親切地稱呼為“靚妹”“米模”,但她自己*喜歡的還是“新農人”這個稱呼。
日前,春光明媚,在龍門縣順喜來水稻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90后美女理事長鄒穎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前不久,順喜來水稻專業合作社出產的金粘米成功拿下綠色食品證書,成為龍門縣*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大米生產企業。這讓鄒穎倍感欣慰:“夢想照進了現實。”
不走尋常路
大學畢業后回鄉當新型農民
初見鄒穎,怎么也想不到她是一個水稻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白皙的皮膚、精致的臉龐、水汪汪的眼睛,她穿著時尚,化了優雅的淡妝。“小鄒,你應該當模特、做網紅!”“米模,你好!”客戶常常這樣打趣她。
“誰說農民就應該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只曉得埋頭種地?我要做一個不一樣的新型農民,帶動大家致富。”說干就干,大學畢業后,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的鄒穎不像其他同學一樣進學校當教師,而是選擇了一條與專業不相符的路——回家鄉做一名“新農人”。她帶領村里的姐妹們,用科學方法種田,齊奔種養致富路。
起初,當鄒穎提出要做一名新型職業農民時就遭到全家人的強烈反對。“現在我也算是做出一點成績了,但是爸媽見到我還是會嘮叨,說‘你一個女孩子當老師不好嗎,為什么非要干得這么辛苦?’”
當年與父母“較勁”的場面至今仍歷歷在目。那時候,為了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她結合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惠農政策,介紹了多名大學生靠農業創業的例子,有理說理,還連哭訴帶撒嬌,使出渾身解數,終于通過數月努力說服家人。“我知道他們是心疼我,雖然我家在農村,家里經濟條件一般,但全家上下都寵著我,從小到大沒讓我做過一頓飯洗過*衣服。”說到這里,鄒穎的眼眶微微一紅。
外表柔弱的鄒穎有一顆堅毅的心,決定要做的事情從不放棄。“我成長于龍門平陵,這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婦女兒童。一些家庭多靠婦女耕種,收入少又不穩定。”鄒穎說,返鄉創業后,她為鄉親們著急。另一方面,她也意識到,只有從源頭上監管控制好,才能保障餐桌上的安全。
“通過開辦農業專業合作社,既能保證種出安全糧,又可以帶動姐妹致富。”這個想法在鄒穎腦海中閃過。于是,她毛遂自薦到平陵祖塘村和村干部談,挨家挨戶找農戶談,并到處學習種植技術,四處籌措資金。2012年,鄒穎牽頭成立龍門縣順喜來水稻專業合作社,有30多戶農戶入伙,她任理事長,走出了創業的*步。
致富本領強
辦合作社種糧食年產值2000多萬元
合作社成立后,鄒穎通過“六統一分”(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肥料、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分戶經營)的經營模式,建立了綠色水稻生產基地,生產加工出優質美味、營養成分較高的免淘清潔米,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
每*有好消息,鄒穎都會給家人報喜,但是背后的辛酸她卻很少提。挨家挨戶去農戶家邀請大家加入合作社時,她就遭到不少質疑和拒絕,“你這么白白凈凈能種地嗎?”“你一個女大學生就別再瞎弄了,這活你干不了!”……甚至有農戶直接說了句“不相信”就把門關上了。但生性樂觀的鄒穎沒有被嚇跑,*上門被拒她就去第二次、第三次。“后來一步步打開了大家的心門。”說到這里,俏皮的鄒穎吐了吐舌頭。
“人長得漂亮,腦瓜子也靈。”慢慢地,越來越多農戶發現鄒穎搞農業的確有一手。合作社辦起來后,注冊了“順喜來”金粘米商標,在省市農產品博覽會上亮相,先后捧回一大堆榮譽,如“惠州市名優產品”“廣東省*產品”“綠色食品認證”……合作社名聲在外,社員也由開始的30多人增至目前的212人,種植基地有6000畝,覆蓋平陵街道祖塘村、龍田鎮西埔村、龍城街道城西村、王坪村等地,帶動農戶1000戶,年產值2000多萬元,戶均年收入由原來的4000元增至6000元。
這個以女性為主的合作社先后被評為*示范合作社、廣東省巾幗創業示范基地,成為我市農村留守婦女創業致富的典型。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工廠“一帶一”、“一帶多”等多種模式,為貧困女社員提供種子、生產資料、技術培訓、統防統治、稻谷回收等服務,增強貧困婦女脫貧致富本領和自我發展能力。
“自從加入阿穎創辦的合作社后,學到了很多新方法,水稻的產量上去了,銷路也不愁,收入不會比我老公在城里打工少。”農戶黃長芬如今的日子甜如蜜。黃長芬的愛人長年在外打工,家里的田地主要靠她打理,她發動親戚種了二三十畝水稻,去年收入10多萬元。
初心永不忘
建扶貧基地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2017年8月,鄒穎被評為“廣東百佳新型職業農民”,實現了當初要做一名“新農人”的夢想。她也始終沒有忘記“帶動大家靠農業致富”的初心。
去年,順喜來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佳兆業集團在省定貧困村、“中國好人”村——龍田鎮西埔村共同建立了龍門縣*有機水稻種植扶貧基地,并采用“鴨稻共作”的自然生態水稻種植技術進行種植,種植規模達112畝。
“傳統水稻的種植投入成本高、利潤少,現在種植水稻的人越來越少了。在我們承包這片土地之前,這里已經丟荒半年多了,遍地是雜草。”作為公司負責人,鄒穎說,選址西埔村就是希望通過改革創新走出一條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通過產業幫扶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對于這個新打造的扶貧基地,鄒穎可謂上足了心,每天都要去農田里看看。此外,她還積極參加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忙于公司的大小事,往返于其他農田指導工作等。那段時間,她被紅火蟻給咬傷了,兩條腿紅腫了差不多一個月。可她說:“輕傷不下火線,當時顧不上那么多,就想趕緊把扶貧基地搞起來,把有機水稻種好。”
為確保產量和質量,鄒穎還專門聘請了惠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的教授長期擔任技術總監,為基地提供技術支撐。同時,當地一些村民也在基地找到了工作。“村民既能拿到土地租金和分紅,還能通過到基地勞動拿到相應的報酬,增加收入。”鄒穎表示,接下來,公司還將擴大有機水稻種植面積,同時通過產業幫扶,激活扶貧“造血”功能,進一步轉變農民的觀念,鼓勵和帶動當地在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加入有機水稻種植隊列,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去年12月25日,佳兆業順喜來產業扶貧西埔有機水稻基地分紅儀式暨龍門佳選“暖冬行動”關懷活動在西埔村圓滿完成。儀式上,鄒穎將10萬元支票鄭重地交給西埔村委會。
對于未來,鄒穎有更多憧憬。她說,公司作為龍門縣絲苗米產業園的實施主體之一,接下來要助力龍門縣絲苗米產業園建設,希望能拓展龍門絲苗米產業前端技術研發、中端產品加工和后端銷售服務以及配套休閑旅游功能開發。“春耕了,我們在農田里播種下希望,收獲的將是美好的生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