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甲基硫菌靈都被稱為*方便的殺菌劑,*初由日本曹達公司研發(fā),能防治小麥、水稻、蔬菜、果樹、花卉及其它作物的各種病害,是近年來苯并咪唑類殺菌劑增長較快的的品種之一。甚至在很長時間內,直接占據(jù)了果樹噴霧的主流,后來隨著三唑類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的興起,被擠掉了許多市場份額。
近年來,隨著新劑型的開發(fā),在市場的競爭浪潮中站穩(wěn)了腳跟。特別是對3%的糊劑的開發(fā),在蘋果樹的枝干腐爛病方面的應用推廣引起人們極大重視,使用量逐漸增大。就連老劑型——可濕性粉劑也仍然在開發(fā)各種用處,塊莖拌種、土壤消毒、腐爛病涂抹等等。
當前,已在世界上80多個國家取得登記,被用于防治86種作物的186種病害,在長達50年的殺菌軌跡上,甲基硫菌靈為不老的殺菌傳奇抹上了濃重的一筆。
然而,長期單一使用該產品易產生抗性,要注意與其它殺菌劑的輪換使用,且需關注與苯并咪唑類殺菌劑有交互抗性。
據(jù)悉,甲基硫菌靈商品名“甲基托布津”,是一種廣譜性內吸低毒殺菌劑,具有內吸、預防和治療作用。
當被噴施于作物表面時,可迅速被植物所吸收,在植物體內經(jīng)一系列生化反應轉化為多菌靈,干擾病原菌的細胞分裂,使病菌不能正常生長從而達到殺菌效果。它對褐斑病、白粉病、銹病、炭疽病、灰霉病、黑斑病等多種真菌病害均具有預防和治病作用,內吸性比多菌靈更強。
截至到2019年2月21日,根據(jù)據(jù)中國農藥信息網(wǎng)數(shù)據(jù),甲基硫菌靈的產品登記產品總量有544條,其中,單劑的劑型以可濕性粉劑為主,約占單劑60%,此外,還有23%的懸浮劑,其它的是糊劑和水分散粒劑。復配產品有242個登記,以二元復配為主,也有部分三元復配產品。
國內的原藥生產企業(yè)有江蘇藍豐生化、安徽華星、寧夏新安、山東華陽、安徽廣信等,其中主要生產廠家有四家,寧夏瑞泰將其產能從0.8萬噸降至0.2萬噸。
2017年,甲基硫菌靈原藥受限寧夏環(huán)保的影響,鄰苯二胺價格上行,甲基硫菌靈原藥供貨偏緊,報價3.5萬元/噸,2018年5月-7月價格一度下跌至3萬元,自8月起開始回升至當前價格3.4萬元。
關于甲基硫菌靈生產廢水,一般來說,為了處理這種高濃度、高鹽度、高毒性的有機農藥廢水,焚燒法較為適宜。但焚燒法所用設備復雜,投資巨大,而且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耗能極大。
若用生化法,由于廢水中含有大量的苯胺類殺菌劑、硫氰化物和鹽類等抑制微生物生長的毒性物質,致使厭氣性處理法難以實施,而好氣性處理法必須事先補充數(shù)十倍乃至上百倍稀釋水后才可能奏效。因此,在環(huán)保風暴下,相關生產企業(yè)選擇合適的預處理技術是關鍵所在。
在國家減肥減藥政策下,農藥企業(yè)生存壓力倍增,甲基硫菌靈生產企業(yè)也不例外。據(jù)悉,國內*的甲基硫菌靈生產企業(yè)——江蘇藍豐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豐生化”)危機重重,2019年1月10日,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遭中國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藍豐生化曾在國內率先研發(fā)生產出甲基硫菌靈,是國內知名殺菌劑品牌。
此外,與日本曹達生產的甲基硫菌靈相比,國內的生產企業(yè)在生產工藝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控制有害雜質的含量方面也有提升的空間。如果能進一步提高甲基硫菌靈的安全性,農資頭條相信,國內的甲基硫菌靈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農業(yè)網(wǎng)(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