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拍岸千帆進,逐浪前行海天闊。面對如期脫貧和同步小康的雙重任務與壓力,和政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來抓緊落實,有針對性地實施扶貧措施,使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多渠道發力,城鄉建設取得新突破
“三谷村這兩年*的變化就是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村民住進了干凈整潔的大房子,勞務輸轉和中藥材產業兩條掙錢的路子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村子變美了,村民的小日子過得也越來越美了。”該村黨支部書記王學義談起村里的變化時感慨萬千。
近年來,和政縣各級各部門苦抓實干,多渠道發力,聚指成拳,強力推動,城鄉建設取得新突破,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通過實施“1+3+5”產業扶持工程,使旅游、林果、畜牧、油菜、中藥材、勞務等產業成為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有力支撐。
家住三合鎮尕新莊村的曹輝,依靠厚實的土地和適宜啤特果生長的優越環境,家里的收入節節攀升。“我們家靠種植啤特果過上了好生活,來我們這里旅游的游客經常來我的果園采摘,體驗農家生活。一年下來,收入還是很不錯的。”
隨著鄉村旅游興起,酸甜的啤特果、自家的土雞蛋、山里的野生藥材、健康養生的野菜等特色農產品成了外地游客的“搶手貨”,就連農家飯都變成了賺錢門道,電子商務的發展也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插上了飛往大江南北的翅膀,富有當地特色的產品一路走俏。
和政縣加快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速度,突出建設“旅游強縣”,以松鳴巖為主的生態游吸引數以百萬計的各地游客。全縣2018年共接待省內外游客39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07億元,兩項指標增幅分別為17.22%和24.74%。
激發貧困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出去打零工的話,家里老人小孩又沒人照顧,不出去務工只靠莊稼收成,家里的生活又過得緊緊巴巴……現在,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就能實現務工掙錢顧家兩不誤。”扶貧車間的工作讓城關鎮后寨子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仲珍珍的困惑得到根本性解決。
和政縣結合村情,發揮優勢,因地制宜,按照“圍繞產業、一地一品、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協調中國銀保監會、廈門集美區、省州縣三級幫扶單位落實幫扶資金9626萬元,探索創新廠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互聯網+”式四種模式建設扶貧車間10個,吸納就業53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71人,實實在在激發了貧困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脫貧有了底氣,致富有了信心。2018年,全縣脫貧10832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66%,下降了4.88個百分點,17個貧困村整村脫貧。
從入不敷出到如今年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靠養殖馬云飛一家順利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黨和政府的*扶貧貸款、危舊房改造、暖棚建設、產業扶持政策在他家落地生根。“正是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幫助下,加上我們全家人的努力,我家的小日子越過越美,也越來越覺得生活有盼頭,接下來,在現有4頭牛18只羊的基礎上,我還打算擴大牛羊養殖規模,多種幾畝優質草,不僅穩定脫貧還要過上小康生活”。
“過去種油菜跟冬麥的時候,基本都是過著自產自足的生活。有多余的糧食了,才會拿出去賣掉換成錢。后來申請到5萬元的*扶貧貸款,又流轉了幾畝地開始種植當歸,從那時起種植銷售當歸成了我們一家四口人新的經濟來源。以前種地只能填飽肚子,現在通過種植中藥材,我們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富裕,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了。”石虎的干勁越來越足。
扶貧措施落地,群眾致富決心大
在和政縣新營鎮三坪村,新營鎮鎮長宋希海介紹了三坪村易地搬遷項目、修建的村民服務中心、村小學、幼兒園、村民文化廣場等,及配套實施的道路硬化、綠化亮化、電網入戶等基礎設施。
為了讓村民搬得出、留得住、住得穩,同時增加村民經濟收入,和政縣利用廈門市集美區援助的扶貧資金,在三坪村投資300多萬元建成了富民養殖小區,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立合作社,發展規模養殖。除此之外,為進一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在三坪村還建設了總裝機容量為344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為每戶群眾帶來一筆可觀的資金收入。
2019年,和政縣將整縣脫貧摘帽,隨著“一戶一策”幫扶計劃、“1+3+5”產業扶持工程、扶貧車間等一系列*扶貧*脫貧政策和措施的落地,貧困群眾致富的決心將更大,奔小康的信心將更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