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菜店:社區騰退空間 引入蔬果店
香河園街道光熙門北里南社區一共有19棟居民樓,2000多戶居民。去年開始至今,社區新增了兩處面積為70平方米和90平方米的便民菜店。而這兩處便民菜店的前身,分別是街道公益性用房和破敗不堪、隱患重重的自行車棚。
“柳芳北街9號院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75%,他們年紀偏大,有的行動不便,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后,大家迫切希望在家門口就有一個菜店。”光熙門北里南社區書記李洋說,考慮到居民的實際需求,社區、樓棟產權單位和相關企業協商溝通,*終引進了一家國企,負責這兩處便民菜店的裝修改造和經營。
如今,每天早8點半到晚9點半,這兩家菜店里都有居民購物的身影,蔬菜、瓜果、糧油、調料、飲料,后期還準備開設“主食廚房”……“現在可方便多了,以前沒這店的時候,我們得走差不多一站地到燕豐商場去,你說我們這年紀這身體,哪有那么容易???”9號院居民趙大爺說,便民菜店的開設不僅方便,價格也相比周邊偏低,“其實上了歲數的人,價格已經不怎么看重了,主要圖的就是方便。”
而據了解,這兩個改造的便民菜店房屋使用成本較低。“9號院樓下的便民菜站,是無償使用,但是企業承諾通過共建的形式,支持樓院居民自治和環境提升。而光南社區聯建小區的便民菜站,租金由產權單位城建五公司收取,每平米租金是每天約一塊錢。之所以這么優惠,就是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
“我們前期裝修改造等成本花了約50萬元,雖然是墊資經營但大家有需求我們也有信心做好。目前菜價每天都會對比調整,傍晚時候也會打折。”光南社區聯建小區12號樓下的便民菜店經營者介紹,這些蔬菜由店里員工每天去新發地采購。同時,為了幫助老人,他們時常還免費送貨上門。“不管買多買少,只要有需要,打個電話我們就把菜送到家門口。”
豐臺方莊方購社區便民店
“春節都沒有關門。今年除夕、大年初一一些居民打電話來問是否可以買菜,我回答當然可以。”豐臺方莊方購社區便民店負責人說。位于豐臺區芳城園三區19號樓的這處底商,此前一直是一家餐飲店。在“疏解整治促提升”過后不久,為了居民買菜更加方便和安全,這里便改造成了便民菜店。如今,在這家占地300多平方米的菜店里,僅蔬菜瓜果類就有100多種。“以前每天走到市場里去買,現在只要下樓就可以買到了。”正在選購生菜的胡大娘說,這家便民菜店的菜品質量還不錯。
“每天我們都有專人負責采購,同時也有專人負責品控和比價。”便民菜店負責人說,如果消費者發現貨物存在質量問題,或者與周邊市場比價格偏高,都可以投訴舉報,便民店將及時改正并作出處理。方莊地區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由于該處房屋的權屬單位原本就是該企業,因此也不存在租金問題。
智能菜柜: 24小時售賣 常有特價促銷
高1.9米的機身、全自動恒溫保鮮、7X24小時無人售賣、約30種蔬菜瓜果……豐臺方莊地區芳群園三區8號院門口,一臺白色機身的智能菜柜矗立在地面,讓周邊小區居民日常“嘗鮮”多了一個選擇。
“你看,這西紅柿還不賴,新鮮而且味道挺好,之前我就買過。”看到當天機器上寫著西紅柿搞特價促銷,王女士毫不猶豫掏出手機,掃碼選購點擊“確定”,等待十多秒鐘,一盒西紅柿就從菜柜下方“吐”了出來。“不復雜,不像有一些機器不太好操作。有了這個柜子,再晚都可以順手來拿點蔬菜瓜果,挺方便的。”
這臺機器是去年12月正式“上崗”的。當時為了讓地區居民買菜更加方便,由豐臺區方莊地區辦事處和一家企業洽談合作并引進,該企業與相關方溝通后,相關方決定不收取租金,并向其借電運營。機器正面采用透明材質做成,柜子里的貨物種類和相應存貨量一目了然;整個機器分為東西兩區,每一區共有五層架子擺放貨物,每一個貨物下方都有品名和貨號;而在機身正中間,則是一塊觸摸液晶顯示屏,機身左右下方,均有一個出貨口。當居民選擇購物時,既可以直接點擊屏幕上緩慢滾動的貨物,也可以直接輸入貨號,而后進行微信掃碼購買。從當天的菜價來看,鐵棍山藥價格為一盒9元,紅薯一盒3元,生姜一盒4.5元……
“總體感覺是,價格會比外面的大超市便宜,但也比大型菜市場貴一點,介于二者中間。”方莊地區辦事處社會服務中心一工作人員介紹,智能菜柜的蔬菜都是從生產基地直采的,為了保證貨物新鮮度,機器內部采用了自動智能恒溫。同時,每周固定間隔兩天,負責運營智能菜柜的公司,都會派人開車前來換*貨物。“這機器時不時地搞一些特價活動促銷,基本上兩天時間,里面存放的蔬菜瓜果就賣光了。”
據智能菜柜的服務人員介紹,目前該菜柜主要分布在豐臺和海淀兩區,一共約有50多臺機器服務和方便著各社區居民。“其實現在方莊這片兒大家買菜都挺方便了。接下來,如果有居民有家門口買菜的需求,我們經過調研可以實行,那么可能繼續推廣下去。”方莊地區辦事處社會服務中心一工作人員說。
蔬菜直通車:下樓就能買菜 老人樂開懷
清晨6點過,八里莊西里小區617號樓樓下小廣場,一臺從新發地駛來的便民菜車緩緩??肯聛?。從2016年年初開始至今,每周二、四、六上午,這里就成了一個熱鬧的“小型菜市場”。
“香菇6塊一斤,西紅柿5.1元一斤,黃瓜3.5元一斤,生姜6元一斤……我們每天早上4點過就出發過來了,擺好貨就開始售賣,到中午12點左右,收拾完地上垃圾就結束。”菜車司機小蔣介紹,除了蔬菜之外,還有瓜果、主食、干果等售賣。而每一種貨物的價格,在出發過來之前,已經由公司嚴格控制,“公司每天都會比價調整,不能隨意漲價。”
只要便民菜車駛來,小區居民袁阿姨都會過來買菜。當天,她買了一點黃瓜和鐵棍山藥。“以前沒有菜車的時候,要買個菜挺遠的。我也不問價,主要是方便。”攤主吳女士稱,該公司共有40多輛便民菜車直接對接各小區。而據了解,目前每天從新發地市場開出的便民菜車,就有300多輛,主要服務于城六區的600多個社區。選擇這些社區,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小區老百姓需求相對旺盛、便民服務比較欠缺;二是,居民反饋到街道,街道反饋到區商委,區商委直接聯系對應的街道和小區進行協調解決?!?/p>
記者從八里莊街道了解到,便民菜車進入小區不用交任何費用,“經過社區黨委溝通并協調,物業公司免除了管理費。”
在海淀知春東里9號樓和10號樓之間的小廣場上,同樣有一臺移動便民菜車,從每天早上約7點經營到中午12點半左右。中關村街道相關負責人稱,菜車進社區是純公益性質的,不會收取其租金或占地費。“將來會鼓勵駐店經營的方式,移動便民菜車是沒有駐店經營情況下的一種補充。”該負責人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