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一派繁忙。近日,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鎮鹽盡村橋子坡處,17個大棚綿延百余畝。棚內,一個個圓滾滾的哈密瓜掩映在翠綠的枝葉中,工人們小心翼翼將其固定,等待20天后的再一茬豐收。
“這里凝聚了42戶共172名村民的心血,其中有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戶),我們一點都不能馬虎。”鹽盡村黨總支部書記陳林雄說,2018年8月,該村成立陵水朝陽人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哈密瓜產業。
這不是鹽盡村*種植哈密瓜。時間回到2016年,海南勝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前來該村試驗種植哈密瓜,獲得不錯的收成,并帶動5戶貧困戶脫貧,幫助鹽盡村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的目標。
結合脫貧攻堅工作,陵水各級黨組織積極探索,通過黨支部引領,合作社或者公司帶頭,貧困戶參與的方式,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村民致富。鹽盡村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在農村,想要做什么,離不開黨支部的凝聚力與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它們好比人的‘雙腳’,想要前進,就必須它們發力。”陳林雄深刻意識到“黨建引領”四個字所包含的重大意義,并在工作中充分發揮。
實現整村脫貧后,陳林雄開始思考如何實現哈密瓜產業長遠高效發展,形成村支柱性產業。“許多村民沒有種植哈密瓜的經驗,他們不敢輕易嘗試。”陳林雄心想,首先要號召黨員、村干部行動起來,以身作則,從而帶動村民種植哈密瓜。
在陳林雄的發動下,黨員薛亞云成為了首批“吃螃蟹”的人。2017年,鹽盡村與勝杰公司達成合作,該公司為村民提供日常技術指導、保底收購價等支持。“公司指導我們進行標準化種植,以澆水為例,一畝地要澆多少水是有*要求的。正因為如此,我們種出來的哈密瓜品質好,甜度高,能賣出好價錢。”薛亞云說,2017年他*種植20畝哈密瓜,獲得了20余萬元收入。
看到身邊人嘗到甜頭,許多村民就有了信心,其中就包括入股于該村朝陽人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172名村民。“黨員干部率先以資金入股,對于沒有資金能力的村民和貧困戶,我們給他擔保進行貸款,大家持股份額以投入的金額比例而定。”陳林雄說,為推動產業發展,鹽盡村還成立了朝陽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臨時黨支部,擁有16名黨員。
在哈密瓜種植管理上,該合作社將基地劃分為3個片區,每個片區都有黨員負責任人。“把黨員安排到基層,將黨支部設在田間地頭,這樣能*快、*直接解決村集體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陳林雄介紹。
據了解,在經濟效益收入上,該合作社每年種植哈密瓜面積為120畝,沒有自然災害情況下,按每畝可采摘4000斤,保底銷售價每斤4元計算,一年能摘兩茬,則每年的銷售收入每畝可達3.2萬元。*年因搭棚的費用導致成本增加,每畝成本價約為2萬元,總利潤為144萬元。從第二年起,每畝利潤將提升,總利潤能達到260萬元。
“產業發展好了,實現鹽盡村鄉村振興就有了牢固的根基,緊接著開始打造美麗鄉村,加強村莊的亮化、美化,村美民富的愿景離我們不遠了。”在陳林雄的心中,早已有了鄉村振興的思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