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春灌時節,辛勤的農民又開始了一年的忙碌,而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回河街道寺前劉村麥田里沒有了往年戶戶開機器伸管子澆地的場景。從2018年國慶節開始,該村百姓就從土地上解放了出來,不再種地了,但收益不減反增,這是怎么回事?
據了解,2018年該村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領導下,由村黨支部引辦了五谷豐登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探索實施了“黨支部+合作社”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模式,村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集中化、規模化種植,由村民變股民,享受入股分紅。4名股民作為合作社固定人員進行經營,種植、澆水、施肥、滅蟲害、收割,1500余畝土地集中統一機械化,省時省工省力,每個種植周期末,合作社對入股農戶進行分紅,每畝800元的保底收益為*分紅;在農歷年底前進行決算,去除合作社運轉成本費用后,提取20%為村集體收益,20%為合作社資金積累,10%為合作社經營人員績效,50%為入股農戶二次分紅。根據測算,正常年份村集體能實現分紅收益6萬元以上,超150余名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這種模式既提高了村民收入,又壯大了集體經濟,解決了村集體無錢辦事的問題,也有效化解了“老年人無法種地、年輕人不愿種地”的現實難題,趟出一條農業增效、村集體增收、群眾得實惠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