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
當前,我國正處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交匯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脫貧攻堅的鞏固和提升。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穩妥做好脫貧攻堅戰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
一是完善產業支撐體系,重點解決“人走戲散”之憂。產業是興村富民之本,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要從制度上保障產業發展的連續性,完善產業支撐體系,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對于適宜當地發展的產業,不能因為倡導該產業的領導和產業帶頭人變更而人走戲散、改弦更張,不能換一任領導就換一個產業。在確保“兩不愁、三保障”基礎上,著眼長遠,大力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村集體自我造血能力。要根據資源稟賦、發展環境的差異,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地構建具有鄉土特色和資源優勢的產業體系,既拓寬農民于本地就業創業的途徑,也厚植形成品牌優勢、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土壤,促進農村的人力資本積累、人才培養,帶動智慧、資金、技術等要素向農村聚集。要注重特色發展、綠色發展、長遠發展,著力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保障產業發展可持續。
二是完善公共服務體系,重點解決農民養老之憂。要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建立填平城鄉居民社保差距的長遠規劃和長效機制,重點解決農民養老之憂。要抓實抓細基層黨建和鄉村組織建設,改善部分地區村干部低學歷、老齡化現狀,探索“三農”特崗生定向培育選拔機制,創新鄉村人才周期培訓制度。要加大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等公共服務向鄉村轉移,進一步改善廣大農村人居環境、交通、水電暖等基礎設施條件,讓美麗宜居的鄉村留得住本土人才、引得來*人才,培育內生動力,平衡城市“虹吸效應”對鄉村振興的影響。要支持鄉村互聯網建設,讓農業大數據走進鄉村*線,為完善*扶貧、智慧扶貧、扶志扶智機制提供現代化服務平臺。同時,要以農村和農民的實際需求為導向,使公共政策對于不同地區農村和農民的差異化需求作出有效回應,并為農村和農民不斷產生的新需求預留增量空間。
三是完善鄉村治理體系,重點解決陋俗困擾之憂。目前,我國農村仍然存在許多不合理、不文明的劣習陋俗,如天價彩禮、濫辦酒席、鋪張浪費、跟風攀比等。要下大力氣完善鄉村治理體系,重點促進鄉村良俗公序的持續完善。促進“三治”結合的農村治理體系,制定實施村規民約是重要抓手。這一過程要充分貼近農村的生活實際,體現農民的意愿,通過群眾的積極參與,強化自治、自管、自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