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奶業周期轉入上行,但持續4年的下行周期留給中國奶牛養殖業的傷痕仍未平復。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君樂寶乳業集團總裁魏立華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國內奶牛養殖戶總數只有3.56萬戶,較2011年的數據大降九成,因此他建議,建立國家奶粉收儲制度,平抑奶業周期,保護奶農利益。
奶業周期一直是國內奶牛養殖業的軟肋,近年來中國奶牛養殖業重復著“奶荒”加大養殖,導致“奶剩”,又價格暴跌而倒奶殺牛,周而復始。從2007年以來,國內已經經歷了大的2次奶業周期,*近*從2011年開始到2018年8月結束。
根據農業農村部3月5日公布的*新數據,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生鮮乳平均價格3.61元/公斤,是2018年8月以來生鮮乳價格開始進入上行通道后繼續維持漲勢,其間累計漲幅達6.2%,養奶牛重新開始賺錢。
但從2014年以來的上輪奶價下行周期讓國內奶牛養殖業遭遇重創,此前中國奶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持續3次反彈又觸底的價格走勢,讓國內超過50%的牧場陷入虧損,更是讓中小奶牛養殖戶大面積出局。
在此前舉行的全國奶業振興會議上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不少地方“賣奶難”問題頻現,倒奶殺?,F象時有發生。
而另一方面,在奶荒周期時,由于鮮奶奶價暴漲,很多乳制品加工企業,一方面出于市場競爭的成本考慮,不得不選擇部分進口價格便宜的大包奶粉;另一方面為保護國內奶源建設成果,又必須向本土養殖業收購生鮮牛奶。在無法由市場完全消化的情況下,企業只得將收購來的鮮奶制成大包奶粉儲存入庫,噴粉后的價格也依然沒有競爭力,造成虧損,在給企業造成巨大經營壓力的同時,也挫傷了企業收奶的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
根據此前公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國內奶牛養殖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超過65%,奶源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國內多位專家也曾表示70%的自給率是國內奶業產業發展的“安全線”。
記者了解到,由于國內養殖模式與國外不同,土地成本和飼料成本也較高,導致國內的原奶成本遠高出國外近一倍,這也讓國內原奶在面對進口大包粉時缺少競爭力,實際上國內原奶自給率的情況不容樂觀,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進口乳制品總數折合原奶為1485萬噸,占國內產能的40.6%。
對此,魏立華建議,由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等相關部委牽頭,協調建立大包奶粉國家收儲制度。在奶多時噴粉收儲,奶少時投放市場,平緩“奶剩”“奶荒”的峰谷差,實現有效價格平抑機制,防止奶價暴漲暴跌,保護奶農利益。
與此同時,通過預先配給的方式,助力奶牛養殖行業和乳品加工企業統一布局和科學規劃,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市場動蕩和行業損失,創造更加良好有序的市場環境,推動奶業穩健發展。并將收儲的大包奶粉,定期贈送給邊防軍人、貧困學校、福利院、困難群眾等有需要的人群,幫助群眾改善體質,開展營養扶貧,推進全民健康事業發展。
國際上一直存在通過奶粉收儲進行奶制品儲備的慣例,比如在歐盟,當乳制品價格出現上漲時,歐盟執委會將啟動“干預性應急庫存”,將其拋入市場進行干預等。
記者了解到,國內在2009年奶業低谷時也曾實施過臨時國家奶粉收儲計劃,但*終規模并不大,有熟悉情況的行業人士透露,當時主要依靠企業實施收儲,并上報數據政府再給予補貼,但中間有很多操作尚不成熟,所以未能持續。
國家奶牛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向記者表示,建立國家奶粉收儲計劃緩解奶業周期具有可行性。
荷斯坦網奶業分析師豆明也表示,國家奶粉收儲計劃是個很好的建議,其實行業內曾做過測算,如果可以有20億~40億規模的補貼資金,就可以對奶業周期形成有效影響。國內原奶面臨的兩大問題:一個是成本太高,再一個是周期性過剩。國家可以借助收儲計劃控制市場供給總量,也可以采取收儲補貼,縮小國內奶粉和進口奶粉的價格差距,抑制原奶的輸入性過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