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出好產品’。近年來,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立足獨特的資源,重點發展產業,努力種出、養出好的農畜產品。”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盟長奇巴圖告訴記者。
興安盟農牧業條件得天獨厚,廣袤的黑土地深厚肥沃,有機質等指標達到國家一級水平,是國家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奇巴圖坦言:“興安盟的農村*的特點就是土地資源比較豐富,但截至2018年底,仍有2萬貧困人口沒有脫貧,這些人也是興安盟脫貧攻堅工作的‘難中之難’。”
興安盟的6個旗縣市,其中有5個為*貧困縣,這也是打贏大興安嶺南麓片區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近年來,興安盟圍繞“創品牌、拓市場、促增收”的思路,大力培育和發展了一批叫得響、占有率高的品牌產品,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以“興安盟大米”為例,興安盟水稻種植面積已達150萬畝。2018年,興安盟啟用“興安盟大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授予綽勒銀珠米業、“二龍屯”米業、魏佳米業等19家企業使用“興安盟大米”商標。
奇巴圖介紹,興安盟的脫貧攻堅重點就是圍繞優質大米種植以及雜糧雜豆的種植、牛羊的養殖,推進規?;姆N植和養殖。“好的農產品不能養在深閨人未識。我們的農牧產品不僅要種好養好,更要賣好,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打出品牌,開拓出更大的市場,不斷增加農牧民收入。”
近年來,興安盟以品牌為紐帶,以企業為載體,逐步建立了“企業+品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廣泛帶動農牧民參與相關產業,有效提高了農牧民收入水平。目前,全盟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比例由2013年的73%提高到*。
奇巴圖說,雖然興安盟品牌創建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興安盟將進一步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按照“政府推進、市場主導、企業主體、多方參與”的一體化工作機制,強化組織領導,優化建設環境,完善支持政策等,建立和完善農畜產品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形成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營銷的現代農牧業新格局。“通過品牌創建,全面提升農牧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為打贏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奇巴圖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