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會前的代表通道上,來自甘肅隴南市徽縣水陽鎮石灘村的梁倩娟代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作為農村電商,她希望讓更多農產品走出大山,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
而就在此前*,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現在做扶貧要利用信息技術,利用“互聯網+”實現“彎道超車”,這方面已有典型案例。隴南是甘肅交通*不發達的地方,2014年被選為電商扶貧試點城市。隴南的農特產品現在沒有賣不出去的了,老百姓轉變了觀念,靠勞動致富,有品牌意識。
萬事開頭難,鼓勵有文化有收入保障者“先吃螃蟹”。
隴南市地處巴蜀咽喉,山大溝深、信息閉塞,長期以來,貧困人口多。這里綠色無污染的“山貨”鮮被外界知曉,當地民眾陷入“富饒的貧困”“抱著金飯碗討飯吃”的尷尬境地。
“瞄準”電商發展前途,武都區民眾徐濤返鄉創業開辦電商公司。圖為徐濤及其公司產品。
怎樣把農民的好東西賣出去,賣個好價錢,完成脫貧任務?
2013年,隴南官方提出,以電子商務助推*扶貧,將“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為“網絡里的近在咫尺”,借電商推介隴南的特色產業、產品,提高地方知名度。
然而,發展電商初期,很多人非常茫然,不知道怎么做。隴南市委常委、武都區委書記田廣慈回憶,2013年以前,武都區鮮有人聽過“電商”二字,山區群眾更是從未通過網絡購買或銷售任何產品,網絡對他們而言是“虛幻、不真實”。當地農村的綠色無污染農產品也一直處于“自給自足”“養在深閨人未識”和“傳統販售貿易”的狀態。
電商發展之初,作為當地倡導者——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經常在會上“抽查”領導干部們的“作業”:現場打開手機,在網上進行購物、付款等系列操作。后來提出在市、縣區、鄉鎮成立各級電商機構,鼓勵有文化知識的鄉鎮干部“先行先試”,再將經驗教給農民,還將電商作為考核內容。
孫雪濤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言,發展電子商務既是一個喜悅的過程,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些網店可謂“九死一生”。因為互聯網時代,電商變化非常快,稍有不慎就落伍了。
從對電商的“兩眼一抹黑”到“什么都能上網賣”。
雖然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但很快隴南官方統一了能發展電商的思想。因當地特色農產品質量優、品種全、產量大,適合做網上批發銷售;產量不大的農產品,適合網上零散銷售。電商讓農產品“變成”了現金,增加了民眾的收入,也增強了當地人的信心。“電商扶貧”的提出,對隴南可謂是“雪中送碳”。
目前,隴南市通過發展電商累計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2萬人。圖為隴南市成縣年輕人“回流”在“家門口”的電商中心上班。
逐漸,在隴南的各縣區,都陸續出臺了電商獎補政策,僅武都區一年根據訂單、銷量給電商的獎補已超過百萬元。2018年底,武都區有效運營網店1887家,培育電商年銷售額逾千萬元網店30余家、逾百萬元網店200余家,阿里巴巴·隴南產業帶入駐商家330家,建成56個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
在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隴南還“嘗鮮”其他領域。通過互聯網“推山薦水”,“賣”隴南的旅游、文化。互聯網在隴南可謂“物盡其用”。
當地鼓勵大學生村官、返鄉農民工、鄉村干部,還有婦女和殘疾人等發展電商,從對電商的“兩眼一抹黑”到“什么都能上網賣”,從一個縣漸漸擴展到全市,探索出了以推動農產品網絡銷售、助農增收為出發點,以網店、微店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營銷為手段的電商扶貧“隴南模式”。
既能賺錢又有尊嚴民眾“觸網”積極性漸高。
由于身體有殘疾,武都區外納鎮板倉村的張海強長期以來離不開政府和家人的幫扶,就算如此,生活仍然過得很拮據。
通過大量網店的展示,2018年,隴南市武都區包裝精良的花椒在網上1斤賣到120元左右,大幅度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圖為武都區舉辦的“花椒節”時,吸引了眾多外省客商。
2016年,張海強*次接觸到電商,應聘到武都區一家網店做客服。工作一年熟悉了經營模式,第二年,在武都區政府的幫助下,他自己開了網店,2018年盈利2萬多元。“電商讓我有尊嚴地實現夢想,我的心沒殘,再苦再累都要堅持。”他說。
在隴南市農村,七成以上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在“隴南發布”和“鄉村大數據”上,村民不在村里在群里,遠在外地,也可常“回村看看”。時常有身處外地的村民在微信上交流、簽署土地流轉協議。現在,隴南民眾“觸網”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截至目前,隴南市開辦各類店鋪1.4萬家,累計實現電商交易額超過130多億元,已開發適銷產品629類1126種。累計開展電商培訓25萬多人次,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2萬人,電商扶貧“隴南模式”被省內外多個地區成功借鑒。
電商發展“久久為功”實現彎道超車。
過去,電商僅限于一個人在家里拉一條線,備臺電腦或手機“小打小鬧”。后來考慮到信譽度、網貨的質量、包裝等因素,隴南市鼓勵大團隊統一組織、設計、包裝、加工,集體化發展。
在隴南市農村,有70%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在“隴南發布”和“鄉村大數據”上,農民有尊嚴地掙錢,外出務工的也能時常“回村”看看。圖為隴南市大數據政務中心。
“淘寶像零售,1688就像批發。”走訪武都區,*為當地電商企業津津樂道的就是1688網大宗貨批發平臺,目前已吸納幾百家電商企業注冊,形成產業帶。武都區大量的油橄欖、花椒、中藥材等,絕大多數通過1688平臺,或線上直接對接,或線下簽合同大批量銷售。
通過大量網店的展示,讓一些大城市的終端用戶直接看到了農村產品的質量優勢,借此也提高了隴南一些農特產品的知名度。田廣慈舉例說,*明顯的莫過于武都花椒和油橄欖知名度的提升。八九年前,武都花椒1斤賣20多元錢,不少外省的商販來民眾家里低價收購,再高價轉賣出去。而去年,武都花椒在網上1斤已賣到120元左右。
目前,武都區建成萬畝花椒基地8處,千畝花椒示范基地108個,花椒產量占全國20%左右。武都區每年舉辦“花椒節”,吸引經銷商、收購大戶,當地在此領域逐漸有了“定價權”。
截至目前,隴南市已建成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9個、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202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1318個。累計建成物流快遞企業296家,快遞網點累計達到1045個,行政村有線寬帶全覆蓋。2018年,“雙十一”線上銷量2461.72萬元,“雙十二”線上銷量1786.83萬元,電商扶貧對隴南貧困民眾的人均收入貢獻額達到810元。
“沒有市委持之以恒地抓電商,我們發展不到今天的樣子。”田廣慈說,在過去長久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情況下,隴南發展落后,但在電商扶貧方面,隴南走在全國前列,體現了“彎道超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