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天氣轉暖。得益于雨水充沛,今年野菜冒頭較早,成為一道道美味搶先走上餐桌。
連日來,南昌市多家農貿市場,進入3月以來,已陸續有十余種野菜上市,包括馬蘭頭、野水芹、野蔥、野韭菜、蕨菜等,深受市民喜愛。
在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翠苑路農貿市場,偌大的市場只有兩個攤位售賣野菜,但銷售火爆。“馬蘭頭16元/公斤、野水芹12元/公斤、香椿40元/公斤……”攤販標明了各類野菜的名稱和價格,并向消費者宣傳各種野菜的特性和功效。盡管野菜價格不低,但攤位前站滿了前來購買的市民。
“蕨菜吃了可以清熱降火,香椿也有較好的保健和營養功能。”一名攤主說,野菜剛剛上市,大家都愿意嘗嘗鮮,不到兩個小時,他帶來的兩筐野菜就銷售一空。這位來自安義縣的攤主告訴記者,他售賣的野菜大部分是請當地農民挖來的,每天售賣的野菜加起來有100公斤。
需求大,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不少村民紛紛加入挖野菜的行列,還有供應商專程來當地收購。挖野菜、種野菜在不少地方形成了產業。目前在永修、安義、樂平、余干等地都有專門的野菜種植基地,像魚腥草、雞毛菜等,幾乎常年都能種植。隨著菜農對野菜重新認識,野菜的開發和利用逐漸發展,還由此帶動了挖野菜吃野菜的旅游項目。
如何區別真正的野菜和大棚種植出來的“野菜”呢?野菜商販告訴記者,首先看菜的長勢,真正的野菜比種植出來的要瘦小。以魚腥草為例,真正田間地頭的魚腥草一般不超過15厘米長,但是市面上銷售的魚腥草普遍都達到15厘米左右,甚至20厘米長。
天氣轉暖,不少市民趁踏青之際,選擇到野外挖野菜,但每年都有市民因為食用野菜導致腸胃不適的情況發生。醫生提醒,野外采野菜應謹慎,*和有經驗的人結伴去,不常見的野菜不要采,不認識的野菜不隨便吃;排放廢水廢氣的地方的野菜不要采。在烹飪前,*用熱水把野菜焯一下,再用清水浸泡。一旦食用后感到不舒服,要及時就醫,還要記得帶上野菜樣品,方便醫生診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