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當遇到銀川市西夏區移民村同陽新村村民劉多霞時,她正在西夏區引進的寧夏科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內拌料,這些用玉米芯、麩皮等混合而成的料將裝入袋中做成菌棒。“我家里有兩個老人、兩個小孩要照顧,以前在外面打零工顧不上家,也干不長。我在這里工作一個多月了,從家到公司走路才七八分鐘,每個月2300元。將來如果能學到技術,也可以種植食用菌。”劉多霞說。
在同陽新村,還有20多位村民和劉多霞一樣,已經成為了食用菌產業工人。
2017年,西夏區引進寧夏科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設了同陽新村食用菌*扶貧產業園,從事食用菌及研發工廠化自動溫控培育,按照“企業運營+貧困戶務工+村集體獲利”模式運營。目前,自動化溫控溫棚已經投入使用,主要種植姬菇、杏鮑菇、靈芝等食用菌。“3月底,菌棒生產線就要上線了,這將會是西北*先進的菌棒生產線,一年能生產600萬個菌棒。到時候,公司的用工需求還會增加,大約有80位移民可以在這里上班,預計人均工資達到3000元。”寧夏科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應東給記者算了筆賬,這600萬根菌棒除能滿足公司生產外,還能供應周邊農民的270棟溫棚,而每棟食用菌棚一年收入至少8萬元。
事實上,寧夏科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還通過與村集體分紅的方式幫助移民,去年該公司給同陽新村分紅50萬元,今年年底預計分紅100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