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提出農業供給側改革以來,國內玉米市場開啟去庫存之路,我國政府取消了玉米收儲制度,玉米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目前國內玉米去庫存效果顯著,且2018/2019年產需缺口擴大,長期價格底部抬升的判斷不變,但過程面臨曲折。目前處于中美貿易磋商的關鍵階段,進口玉米及替代谷物預期增強,疊加非洲瘟豬疫情不斷蔓延,需求疲軟,短期玉米走勢仍偏弱,但也不排除有透支預期的可能,待貿易政策落地后,價格有企穩回升的可能,后期需關注進口美國農產品數量及國儲拍賣節奏對玉米市場價格指引。
全球玉米市場供需情況。從全球玉米供需結構來看,2018/2019年度玉米產量預測為10.99億噸,同比降低2400萬噸,全球玉米總消費為11.3億噸,同比增加4559萬噸。全球庫存消費比連續兩年下滑,且下滑速度加快,2018/2019年度為27.4%,2017/2018年度為31.41%,2016/2017年度為32.32%,由此可以看出,近兩年全球玉米的產需結構趨于偏緊,且缺口在不斷擴大。
國內玉米市場供需情況。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完善大豆和玉米生產者補貼政策。因大豆和玉米有種植替代關系,且國家通過農作物生產者補貼政策鼓勵農戶種植大豆,新年度國內玉米種植面積有進一步減少預期,長期利好我國玉米價格。
從國內玉米產需情況看,2018/2019年度玉米產量預計為2.57億噸,同比減少174萬噸,國內消費總計為2.77億噸,同比增加1400萬噸。因國內深加工產能不斷擴張,尤其是燃料乙醇行業的發展帶動,工業需求好轉促使我國庫存消費比加速下降,這也將奠定玉米市場長期價格底部抬升的基礎。
國儲玉米庫存情況。2018年4月12日至10月26日,國儲玉米拍賣共進行了28周,總投放量為2.1億噸,拍賣成交近1億噸。目前國儲玉米結余量近8000萬噸,結轉剩余量不及去年成交量,整體庫存壓力不大,有逐步減少的趨向,利好長期玉米市場價格。且今年國儲玉米拍賣或存在一定的彈性空間,國儲拍賣起始時間可能延后,后期需關注國儲拍賣節奏對價格的指引。
DDGS雙反關稅有望取消。中美已進行7次貿易談判,上周中美兩國磋商進展顯著,美國推遲原定于3月1日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的時間,美方表示將同中國領導人舉行峰會簽署任何可能達成的協議,但也存在一定變數。在上周的磋商期間中國提議每年多采購3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這意味著以后每年中國從美國進口采購的農產品金額數至少要翻番了,且中國有可能取消DDGS的雙反關稅。此前商務部的公告稱,從2017年1月12日起,中國將對美國DDGS征收42.2%~53.7%的反傾銷稅,反補貼稅也將提高到11.2%到12.%不等,征收期限為5年。2017、2018年我國進口DDGS量分別為38.9萬噸、14.7萬噸,前幾年多在300~600萬噸的水平。如果中美兩國達成協議,進口放開,將增加對國內玉米的替代,形成利空,但是在前期貿易和解預期已使得國內玉米價格大幅回落,且有透支預期的可能,預計整體價格下跌幅度也將有限。
飼料終端需求持續疲軟。2019年以來,非洲豬瘟疫情繼續蔓延,目前在廣西、山東、內蒙古、河北等地陸續出現疫情,*新數據顯示,2019年1月生豬存欄比2018年12月減少5.7%,比去年同期減少12.62%。能繁母豬比2018年12月減少3.56%,比去年同期減少14.75%,目前養殖端對后市信心不足,補欄意愿較低。預計后期飼料終端玉米需求持續疲軟預期,但從大的生豬養殖周期來看,隨著非洲瘟豬疫情得到控制,生豬供應減少,養殖利潤達到高點后,養殖戶補欄積極作用下,飼料終端需求迎來好轉。
綜合來看,中美貿易談判進展顯著,中國提議每年多采購3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作為可能達成貿易協定的一部分內容,對“進口”的擔憂及飼料終端需求疲軟仍是壓制目前玉米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但是后期在中美貿易政策落地后,玉米市場價格走勢也將回歸基本面,玉米市場產需缺口仍存。在國家大幅增加進口美國農產品情況下,我國國儲玉米拍賣或存在一定彈性,緩解大量進口帶來的壓力,所以并不過分看空玉米市場價格走勢,長期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新的生豬養殖周期啟動,庫存壓力持續釋放情況下,玉米市場價格重心抬升的格局不變。短期連玉米主力1905合約需關注每噸1750~1780元區支撐有效性,待價格達到低點后可尋求長線做多機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