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脫貧攻堅決不能搞急功近利、虛假政績的東西,生態環境保護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巫山縣委書記李春奎對此深有體會。
李春奎介紹,巫山屬于大山區、大農村,城鄉均衡發展、農業農村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同時,巫山也擁有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這些優勢迅速轉化為發展優勢。
“蜀道難”曾是制約巫山發展的主要瓶頸。“要想富,先修路。我們堅持脫貧攻堅、交通優先,著力建設渝東門戶綜合交通樞紐,著力建設四好農村路,行政村通硬化路實現*,撤并村通硬化路實現*,今年將實現通組通達率*、通組通暢率90%。交通的大改善,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支撐,帶來了活力。”李春奎說,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巫山縣堅持“兩個融合”,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合推進,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以大扶貧推動大振興,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合推進,既實現了高質量“脫貧摘帽”,又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春賞花、秋摘果,種上‘搖錢樹’,走上致富路。”李春奎說,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巫山縣抓好“兩個結合”。一是將生態林建設與發展生態旅游結合起來,加快全域旅游發展,5萬多群眾直接吃上了“旅游飯”。二是經濟林建設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努力實現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
此外,巫山縣還進一步深化“兩個改革”,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職業教育培訓和技能培訓改革。“巫山是移民大縣,也是勞務輸出大縣,常年18萬轉移勞動力中,約2萬人為貧困群眾。”李春奎說,為此,巫山縣持續深化巫山首創、全國推廣的“園校互動、校企融合”職教辦學模式。每年開展實用技能培訓1萬人次以上,“巫山建工”“紅葉家政”等勞務品牌備受市場青睞。探索“校村互動”,按照“學校+基地+現場”模式,建成脆李、柑橘等種植示范基地6個和鄉村旅游示范點11個,年創經濟效益10億元。
“鄉村振興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在談及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鄉村振興過程中所面臨的難題時,李春奎說,資金保障比較艱難、農村人才普遍短缺是當前亟需破解的兩大難題。“能帶領大家致富的‘領頭雁’難找,農村人才引進難、留住難,建議國家采取農村人才振興專項計劃,進一步優化貧困邊遠地區人才待遇、工作環境、上升通道,加大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農村基層干部管理,真正實現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