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決完成脫貧攻堅這項硬任務。要持續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緊緊抓在手上,認清形勢,自我加壓,形成合力,確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務。
齊齊哈爾市扶貧開發工作辦公室主任郭強表示,近年來,齊齊哈爾市把脫貧攻堅作為三大攻堅戰的堅中之堅,一環接著一環擰,一錘接著一錘敲,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截止2018年末,已累計脫貧7.46萬戶,16.05萬人,占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83%;出列村421個,占貧困村的94%,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7.5%降至0.96%。富裕、甘南、克山、依安4個貧困縣脫貧退出。龍江、泰來、克東3個貧困縣達到退出驗收條件,通過市級初審。
郭強說,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攻堅拔寨的關鍵一年,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已明確今年的工作目標:堅持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與剩余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并重,計劃全市2.53萬貧困人口脫貧,26個貧困村出列,1個深度貧困縣拜泉縣摘帽。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正視問題,自我加壓,形成合力,確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務。
“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舉措,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才能實現持續增收,從而徹底拔掉窮根。”拜泉縣縣委書記劉雁冬認為,貧困群眾要脫貧致富,關鍵是靠產業支撐,沒有產業支撐,脫貧就是一句空話。
劉雁冬表示,什么產業能脫貧?這是基層干部和貧困群眾*為關心的事。在脫貧攻堅中,拜泉縣謀劃制定了“以黑木耳、香菇兩翼發展為重點,以建設食用菌產業帶為基礎,培育打造食用菌全產業鏈”的發展路徑。并依托食用菌產業項目與貧困戶增收的結合點,建立起了貧困戶分享食用菌產業發展紅利的有效機制,探索創建了扶貧資產收益模式、扶貧貸款收益模式、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脫貧模式、創業就業扶貧模式、激勵發展扶貧模式等五種產業扶貧新模式,促使貧困戶能夠加快脫貧步伐。
“脫貧不是搞福利分配,‘輸血’的初衷是為更好地‘造血’,貧困戶不立下愚公志,貧窮落后的這一窮根就難以鏟除。”克東縣委宣傳部長張靜認為,“志智雙扶”就像貧困百姓的左右手,缺一不可。因為給錢給物,能解一時之困,而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治懶治愚,拔掉窮根。
為了能夠改變貧困家庭思想上的“窮根”,克東縣通過開展“三好家庭”評選,催生了貧困家庭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摒棄了“等、靠、要”的思想,樹立起了“勞動光榮”和“自力更生”的思想,切實解決部分貧困戶的“人窮志短”問題。同時,克東縣還廣泛開展培訓,因人而異、按需配菜,實打實地提高了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今年,克東縣還將廣泛開展勞動力培訓,并制定出了《農業助力脫貧攻堅獎補政策》,縣財政將拿出獎補資金,對種養業、小院經濟、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給予補貼,增強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