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不種莊稼改種草 收入到底怎么樣
不種莊稼改種草 收入到底怎么樣
農業網   時間:2019/3/13 14:04:00  來源:農村大眾報  閱讀數:365

  近年來國家為什么大力推進“糧改飼”戰略,鼓勵試點地區農民多種牧草?
  
  張英俊:在我們國家,牧草產業是種植業和畜牧業彼此調整的調節器,我們現在已經從糧食安全慢慢過渡到食物安全,我們早就已經從吃飽過渡到吃好這個階段了。我們現在實施的糧改飼、積極發展草牧業,其實都是這一過程中采取的必要措施。
  
  我國現在的種植業結構很大,在種植業里,蔬菜作為經濟作物現在不錯,發展起來了,林果業也發展得很好,但是谷物主要就是玉米、水稻和小麥,尤其是玉米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這對我國多年來糧食增產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這樣的種植結構,對于畜牧業來講就不夠合理。畜牧業在我國主要是豬和雞,都是單胃動物,牛羊在我國畜產品供給里所占的比例非常小,這是我們國家農業的現狀。比如,我們生產的玉米70%都用來喂豬和雞了,我們害怕的糧食安全并不存在,糧食總量中,人只吃2億多噸,剩下的4-5億噸,都用來喂養家畜了。
  
  因此,這就催生了現在的糧改飼、催生了全株青貯玉米的種植推廣、催生了營養體農業的發展,這是由于草食動物的發展不能總使用秸稈,而要開發更多高品質的牧草來發展。
  
  適宜農民種植的優質牧草品種都有哪些?
  
  張英俊:現在涉及糧改飼主要的品種,主要就是青貯玉米、飼用燕麥、黑麥草、高丹草,差不多都是一年生的,而優質牧草的高效生產都是多年生的,比如紫花苜蓿、羊草、狼尾草、柱花草,包括我們現在也把冬季生的黑麥草、皮潔草、三葉草等這些青藏高原、西南地區分布的草種全都納入進來。主要的草種就是集中在這幾個品種,國內外也都是通用的。
  
  近三年來,在農業農村部主導的“糧改飼”工作推進下,全株青貯玉米已經成為推動種養業結合的“當家花旦”,農民愛種、中間商愛收、養殖企業愛用。
  
  實踐證明,“糧改飼”拉動了種植業結構調整和畜牧業提質增效,傳統的“糧、經”二元結構,正加快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
  
  種植牧草對于種養殖的結構調整能發揮哪些作用?
  
  張英俊:牧草種植對于畜牧業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對草食動物這種高效、優質的畜產品生產做貢獻。另外,大部分牧草都屬于多年生的,一年生的根系也非常發達,如果我們引草入田,還可以改善農田的質量,很多人認為在農田里種草可能會擠占良田,但實際上對于一些退化的耕地、退化的農田來說,用來種植飼草之后,對于農田質量的改善會非常顯著。如果引入豆科植物的話,還具有固氮能力,因此牧草種植對農田水土保持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牧草種植可以調節種植業的結構,可以改善農田的質量,可以增加畜牧業中草食動物的比例,還能提高畜產品的品質。所以我認為草牧業在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中還是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優質畜產品需求的提升,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以肉牛為例,我國肉牛主產區在東北和中原,這兩大區域同時也是玉米主產區。目前我國肉牛產區多使用玉米秸稈飼養肉牛,只能滿足肉牛維持營養需要,必須大量使用精料才能增重,導致飼養效果差,飼養成本高,經濟效益低。用全株玉米青貯代替玉米秸稈養肉牛可以提高增重速度1倍以上,明顯縮短出欄時間,提高牛肉品質,增加經濟效益。
  
  農民種植牧草能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嗎?
  
  張英俊:我們現在做實驗,在河北廊坊,1畝地放牧可以養3只羊。1只羊的利潤如果是1000元,3只羊就是3000元,刨除種草成本1000元,也能凈賺2000元,趕得上我們現在農民絕大多數大宗作物的畝均收入。可能比不上個別每畝收入很高的冷門作物,但大部分還是可以的,而且我們這種養殖方式,既可以保護生態,因為它是多年生作物,沒有水土流失。而且如果每畝還能獲得2000元效益的話,就我們這個模式想在2019年擴大,我們想在寧夏、河北、張家口、壩上、包括南方一些區域擴大試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