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未散,寒意猶在,龍陵縣廣大農民學技能、聊經驗,扎進田間地頭,用辛勤勞動告別冬閑,用脫貧致富的決心踐行“一年之計在于春”,呈現出春早人勤致富忙的景觀。
培訓“充電”忙
“今晚給大家講的是《香料煙采摘與調制技術》,請大家用心聽講,弄不懂的問題請隨時提出來。”講臺上碧寨鄉香料煙站技術員王洪杰講得深入淺出,臺下100多村民聽得津津有味。這是記者2月20日在碧寨鄉梨樹坪社區農民技校看到的一幕。
春耕備耕生產時節,在龍陵農村,各種形式的培訓班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農民紛紛走進農技校,進行文化科技蓄能充電。今年以來省、市、縣、鄉駐村干部和農技員以村農技校和網培學校為陣地,舉辦各種培訓班200多期(場),向農民傳授種養殖業技術,深受農民歡迎。
“農閑課堂”真對咱的口味,利用晚上上課,既不耽誤生產,又能學到實用生產技術,今晚講的《香料煙采摘與調制技術》課真是‘及時雨’,眼下正是香料煙采摘調制時節,我們*盼望這方面的技術。我家今年*次種了8畝香料煙許多技術問題都弄不懂,通過聽課心里亮堂了,對調制好香料煙有譜了。”村民杜云從說。
兩個多小時過去,聽課的村民仍不愿離去,把講課的農科員團團圍住,請教問題……
種植蔬菜忙
一大早,鎮安鎮鎮北社區村民高惠佐和寨里的幾個姐妹便忙著到綠庫源種植公司的蔬菜種植大棚里育苗,她們把菜種播入育苗盤,20天后,這些種子將發育成苗,移栽到地里。
放眼田疇,一大片鋼架塑棚在陽光下閃爍著銀光,棚內30多個村民有的在整理地畦、有的在育苗、有的在調試自動噴灌設備,一片繁忙景象。去年,鎮北社區引進2戶龍頭企業發展精品蔬菜種植,其中:由龍陵縣綠庫源種植公司擔綱的200畝蔬菜種植正在進行育苗,由玉溪天麗食品有限公司領銜發展的200畝蘿卜、雪里紅種植已收獲了一季菜,貢菜即將登場,種植戶獲利頗豐。
“冬春之交是開展反季蔬菜育苗的*時期,用育苗盤育苗出苗率高,能使村民蔬菜種植收益增加25%左右。”駐社區工作隊隊長劉家強介紹,我們把反季蔬菜種植產業作為鎮北發展的新引擎,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村民楊惠美家流轉土地3.5畝,每年地租收入3500元,楊惠美被綠庫源公司招收到蔬菜種植基地務工,每月1500元工資,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今年的貢菜長勢不錯,再過半個月就可以收割了,每公斤干貢菜40塊,畝產值5000多塊,我家只種了2畝,面積少了點,待今年烤煙收完后多種幾畝貢菜,多掙幾文錢。”正在整理菜畦的村民楊書華告訴記者。
務工就業忙
走進龍山鎮董華村,遠遠便聽見農家小院里傳來朗朗笑聲。村民董進詩家的小商店前10多個村民烤著暖融融的太陽,邊侃白話邊做楓斗。“真想不到,我拖家帶口的,還能當工人。在家門口干活不但能掙錢,還能照顧上小學和幼兒園的3個孩子。”“就是啊!在這干活多好,離家近,一月少說也能掙1500多塊錢,還不用操啥心,做的是來料加工的活兒,又不用墊本錢,一個火盆一把篾篩一把鉗子就可以了,一手交貨一手拿工錢,很把穩哩。”“瞧,看把你高興得忘了姓啥……”接著又傳來一聲笑聲。
村民董美詩的丈夫過完年就外出打工了,帶著3個孩子的董美詩到寨子里的“大嫂車間”搞石斛楓斗加工,既能照顧上學的3個孩子,又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村總支書記姚永坤介紹,春節剛過完,全村出現了男人外出打工,女人攬活加工石斛楓斗,農民變工人、無業變就業、戶戶有錢掙、務工就業忙的景象。全村455戶有427戶加工石斛楓斗,自發形成了30多個石斛楓斗加工“大嫂車間”。去年實現加工收入276萬元,村民們都有了穩定的收入。
為了鞏固脫貧成果,幫助農民就近就地就業,龍陵縣積極引導中小微企業進村,將操作簡單、技術含量不高、方便易學、用工靈活的生產環節轉移至鄉村,建立農產品加工廠(車間),吸收更多的生活困難群眾就業,變“*輸血”為“*造血”,有效增強貧困人口的主動發展能力,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從根本上避免邊脫貧、邊返貧的現象。全縣300多家中小型企業在全縣800多個自然村寨建起1000多個扶貧“大嫂車間”,涉及茶葉、核桃、中藥材、肉品。手工藝品等初精加工產業,幫助5萬余名婦女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