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安龍的香菇越來越好賣了,尤其是夏天采摘的夏菇,市場供不應求。”位于安龍縣食用菌產業園的貴州景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歐萍秀笑著說,安龍縣氣候條件好,夏季平均氣溫21.9℃,平均降雨量984毫米,具備全年發展多品類優質食用菌種植的氣候優勢,尤其是夏季低溫優勢明顯,公司打好季節差,全面發展夏菇種植,彌補了國內夏菇市場供給不足。“每到夏季采菇的季節,廠房前的冷鏈車都排起了長隊,香菇也能賣個好價錢。”
安龍*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鐘先富經歷了安龍縣食用菌產業由小到大的發展歷程。2015年,他在安龍食用菌產業園核心區租種了7個大棚的香菇。“當時不少群眾都有疑慮,擔心種香菇不掙錢。”作為*批“吃螃蟹”的當地人,鐘先富在政府和當地龍頭企業的支持下闖市場,連續3年種植香菇共收入了60余萬元。嘗到了發展帶來的甜頭,鐘先富和大伙一起成立了安龍*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也從*初的20余戶發展到現在的150余戶*扶貧戶。
“合作社、公司、農戶等多方合作,完全不用擔心香菇生產出來后銷不出去。”鐘先富告訴記者,縣委、縣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按照“政府(園區)+科研院所+合營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簽署“企業入駐協議”“群眾入棚種植協議”等,將“貧困戶參與率達70%以上”作為給予企業和合作社政策支持的首要條件,在菌棒生產過程中要求企業必須滿足“80%以上菇農每棒*收入在1.5元以上”等條件,通過獎補激勵,約束企業、合作社、菇農等各方強化利益聯結。同時,政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深化建立企業、合作社、菇農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參與的融入機制,確保產業發展生命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