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江蘇省年均義務植樹超800萬株(圖)
江蘇省年均義務植樹超800萬株(圖)
農業網   時間:2019/3/14 11:10:00  來源:新華日報  閱讀數:439

植樹造林

  草長鶯飛綠意濃,又是一年植樹時。今年3月12日是第41個植樹節暨全民義務植樹活動38周年。日前,記者來到江蘇省南京市老山國家森林公園,這里正在開展一場植樹活動。

  栽好樹苗正和孩子一起填寫心愿卡片的王女士說,為讓孩子從小培養愛綠護綠意識,她與很多家長約好一起帶孩子來植樹,明年還要一起來看看親手種的樹。南京老山森林旅游公司副總經理王會平告訴記者,當天約有700人到公園植樹,以栽種烏桕、紅葉石楠和紅楓為主,公園每年要植樹2500-3000株,由專人進行養護,樹木成活率超九成。

  江蘇省林業局造林綠化管理處副處長何靜介紹,全民義務植樹30多年來,全省直接參加義務植樹勞動年均超300萬人,年均義務植樹超800萬株。全省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綠化指標在全國均處于領先地位。

  來自江蘇省林業局的數據顯示,全省現有森林面積2340萬畝,林木覆蓋率23.2%,活立木總蓄積9609.6萬立方米,省級以上公益林580萬畝。多年來,我省共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5個、全國綠化模范縣37個,全國綠化模范單位53個,并在全國率先完成設區市“國家園林城市”全覆蓋。

  近年來,隨著城區可供植樹的地塊越來越少,宜林地又大多處于遠離城鎮、交通不便的區域,義務植樹成本越來越高。除了植樹,市民還可選擇其他盡責形式。《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提出,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分為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比如,參加撫育管護勞動半個工作日,可折算完成3株植樹任務。江蘇省倡導市民結合自身實際選擇一種方式盡植樹義務。去年,常州推出220萬平方米綠地、1000余株樹木供市民報名認養。南京則開展“*美陽臺”“*美庭院”“*美高校”網絡評選活動,促進企事業單位(居住區)在公共場所進行立體綠化,在街道、單位公共區域擺花種樹。

  江蘇省在組織各級領導和機關干部職工開展植樹活動,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的同時,引導市民營建“市民林”等各類紀念林,銘志于樹,寄情于林。同時大力推進身邊增綠活動,鼓勵市民利用屋頂陽臺、室內空間等開展“立體植樹種草”活動。此外,江蘇省還開展微信、支付寶和網絡捐贈植樹等“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鼓勵市民多渠道、多方式盡植樹義務,為綠化、美化、凈化江蘇的生態環境而努力。

  早在2017年10月,江蘇省就啟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工作,確定常州、揚州、宿遷為試點市。常州發揮互聯網優勢,增強知識性、趣味性,通過線上互聯網技術及應用、線下現場義務植樹融合發展,實體參與和網上參與相促進,引導群眾履行植樹義務。

  常州市綠委辦去年與中國移動常州分公司合作開發智慧植樹小游戲平臺,通過贈送綠植、認養樹木資格和流量,向市民普及相關知識,吸引7萬多人參與。今年3月10日,常州市*“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在橫塘河濕地公園啟動。常州市城管局城鄉綠化綜合處處長謝星安說,今年起常州將搭建市民履行義務植樹的統一虛擬平臺,市民關注“圩墩遺址公園”“常州公園”等微信公眾號,可常年參加公園推出的綠地認建認養等愛綠護綠活動。

  常州的實踐是江蘇省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的一個縮影。揚州編制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折算參照表,宿遷今年將完成全民義務植樹微信平臺開發工作,其他城市也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手機微信直播等,引導市民根據自身實際履行植樹義務。

  江蘇省下一步將探索以互聯網等技術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和盡責統計的新方法、新途徑,鼓勵各地、各部門因地制宜開展符合實際、富有特色、群眾認可的義務植樹活動,推動全民義務植樹再上新臺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xhj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