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龍陵縣緊扣“做大做強生態石斛產業、綠色扶貧助群眾長受益”的思路,把石斛特色生態產業作為全縣山區群眾的一項重點脫貧攻堅產業來推進,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2018年全縣石斛鮮條產量3400噸,農業產值4.8億元,共有4.4萬人從事石斛種植、楓斗加工及銷售。”龍陵縣石斛協會會長寸德倉介紹,龍陵參與石斛種植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266戶443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157.19萬平方米,占種植總面積的13.7%。
2000年以來,龍陵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把石斛產業作為全縣的一項特色產業來抓,制定出臺了產業扶持政策,打牢了石斛產業產業化發展基礎,龍陵成為了全國*的紫皮石斛人工栽培基地。目前,龍陵縣石斛凈栽培面積累計達810萬平方米;累計培訓技術人員2.4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萬人次;獲得國家中藥材楓斗加工技術資格等級證書1426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獲得等級證書的有8556人。龍陵縣富民石斛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段興恩說,從事楓斗加工的90%為貧困家庭婦女,覆蓋龍陵縣的全部鄉鎮。而隨著易地搬遷安置點的建成,15個石斛楓斗加工廠將陸續建設,一方面保證楓斗品質,另一方面方便當地群眾就地就業。
龍陵縣石斛研究所所長趙菊潤介紹,龍陵境內的石斛品種占全國的50%以上,其中分布*廣、產量*、質量*的是紫皮石斛,也是全縣生態種植規模*的品種。龍陵縣70%的土地面積可以種植石斛,全縣121個行政村中已有81個村發展石斛產業。
在石斛產業發展上,龍陵縣委、縣政府構建起了“政府+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服務管理模式,培育生產加工企業,開發出石斛楓斗、石斛茶、石斛酒、石斛粉、石斛膠囊等系列產品,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注冊了《龍陵紫皮石斛》地理證明商標,制定實施了《紫皮石斛云南省地方標準》,“我們充分利用林下的空間結構,大力發展紫皮石斛仿生態種植。”趙菊潤說,《紫皮石斛林下種植技術集成及產業化》于2018年獲得云南省重大科技專項支持,項目實施3年,對紫皮石斛如何種植、栽培技術、選育品種等種植科學方法和技術難題進行課題研究。經過一年的實施,該項目已經探索出一套種植技術,培育出3個優良品種。
目前,龍陵縣以創建“全國紫皮石斛的產量中心、質量中心和交易中心”“全國石斛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和“石斛特色小鎮”為目標,以“全力打好*扶貧攻堅戰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為主線,探索和創新石斛產業*扶貧新機制,培育石斛龍頭企業,找準市場定位,強化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做大做強石斛生態產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