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積極推動“金融+電商”新模式,成為農村地區開展*扶貧的重要抓手和信息化產業扶貧“鏈式服務”模式的具體實踐,取得了積極成效。從提升農業經濟質量,打造優勢農產品地要求,急需建立一種和電商發展相適應地新型地高質量綜合性服務平臺。
據自治區金融部門新近完成的調研,各市縣以打造全國*以省為單位的金融扶貧示范區為契機,大力推廣“金融+電商”扶貧模式。目前,寧夏已建成987個農村電商服務站,為1102個行政村群眾提供小微金融、網購網銷、智慧醫療、村級物流等服務。
在具體實踐中,各市縣積極探索,成功形成“政府+銀行”模式、“銀行+電商”模式以及“銀行綜合經營”模式。
“政府+銀行”模式主要以各級政府扶持為依托,銀行參與為手段,該種模式的特點是各級政府對轄區基本情況的了解較為清楚,可以有針對性地為農戶提供*服務,使得農村金融電商服務平臺的金融惠民屬性得以有效發揮;“銀行+電商”模式主要是指當地銀行與電商農企或農戶進行合作,打通足不出村即可得到購物、支付貨款及物流配送的有效服務;而“銀行綜合經營”模式則是指銀行依托自身金融屬性,整合配送網絡,對農民需求進行“一條龍”全程服務,這種模式的突出代表是郵儲銀行推出的“郵掌柜”系統,郵儲銀行具有三流合一的天然優勢,在物流配送、基層網點、品牌響度上都是其他電商難以企及的。目前,全區扶貧小額貸款余額225.5億元,其中,建檔立卡戶扶貧小額貸款余額69.63億元,覆蓋率72%,戶均貸款4.5萬元。推動9家商業銀行和19家保險公司分別與9個貧困縣達成對口幫扶協議。“扶貧保”基本實現全覆蓋,承保大病補充醫療保險72.8萬人,貧困戶家庭和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18.9萬戶,特色產業種植險59.4萬畝、養殖險53.5萬頭(只),保障額度992.5億元。
調研發現,作為一種新型平臺,由于缺乏綜合型電商服務平臺,一方面導致農業和旅游電商發展不均衡、文化品牌特色不夠突出、零散的微小電商企業及資源整合不夠。一方面部分貧困戶生產的農副產品系無品牌、無質量檢測認證、無標準化生產加工流程的“三無”產品,其“同質”而不“質同”,不利于電商推廣銷售。目前,各扶貧村已在線上打通供銷E家、網上供銷社等成熟的全國性互聯網銷售平臺,但對于大量同質化的產品,電商平臺無法做到一村一網店,一品一鏈接;過多的產品也攤薄了平臺的流量資源,導致電商銷售總體形勢不錯卻單家銷量過低的局面。
結合當地農村電商的實際情況,此間經濟金融方面地專家認為,立足貧困地區資源優勢,圍繞鹽池灘羊、同心有機枸杞、西吉馬鈴薯、原州冷涼蔬菜、隆德中藥材、彭陽辣椒、紅寺堡葡萄、海原肉牛等“一縣一鄉”特色產業,積極支持貧困戶發展小雜糧、油料、黃花菜、中蜂、黑山羊、珍珠雞等一村一品地方板塊特色種養業,加強與政府、電信、銀行機構的協作,加快發展貧困村電商人才隊伍、電商服務業和電商支撐服務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國內大型電商平臺,實施阿里巴巴“村淘計劃”項目和“快遞下鄉”工程,加強與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的合作,打造優勢農產品電商品牌。
提升銀行支付結算力度,暢通電商金融渠道。面向農村的銀行機構,應該更加積極地搶抓農村電子商務大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與廣大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共同成長。為有效滿足客戶在電商平臺交易時的支付需求,銀行機構要做好系統對接工作,逐步形成完善的支付體系。
一方面,高效合理利用有限網絡平臺流量資源,選擇有區域代表性、種養殖面積較大、容易標準化的產品優先上線。如將“枸杞之鄉”“灘羊之鄉”“甘草之鄉”“硒砂瓜之鄉”“馬鈴薯之鄉”等具有國家地理標志作物打造為電商重點推薦產品。一方面結合支付結算技術水平、當地農村的信息化水平,設計合理的扶貧項目網絡運營模式,如以合作社與供銷社簽訂銷售合同,委托網上供銷渠道銷售,定時由供銷系統與合作社進行資金結算的“京東”模式,或是由能人大戶借助網絡平臺開店,由買賣雙方直接進行支付結算的“淘寶”模式。
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滿足電商硬件需求。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要形成“電信+政府+銀行”建設模式,推動銀行信貸、電商支付結算信息方面的深度融合。全面普及手機支付、網上支付等新型電子支付手段,確保信息工程有實質性的進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