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栽不活,那邊是空的、虛的,你看這個苗,你讓它靠在一邊,這面松土。”近日,記者來到一八三團設施農業種植基地,種植大棚里暖意融融、生機勃勃。一走進種植戶宋秀玲的大棚,就被她響亮的聲音所吸引,她正忙著和工人們一道定植白菜苗,手把手教工人如何定植確保成活率。
宋秀玲是黑龍江哈爾濱人,2005年姐妹四個來到一八三團,借著團場發展設施農業的東風,走上了大棚種植之路。“種菜可不是小事,栽苗更不能馬虎,比孩子還難伺候,熱了不行,濕了不行,干了也不行。”勤快能干的宋秀玲一步一個腳印,日子一年一變樣,生活越來越好。十幾年來,姐妹四人發展了100來個大棚,宋秀玲就有20個棚。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切實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一線職工大有作為。“上3號棚栽西紅柿苗,開黃花的苗眼有多深,就栽多深。7號棚咋樣了,栽豆角的水不能太多了。”一年之計在于春,為了不耽誤農時農事,宋秀玲雇了工人同時在不同的棚定植不同的菜苗。她告訴記者記者去年一個棚平均收入5千元,今年應該也有不錯的收益。
“今年我種了西紅柿、辣子、香瓜;還有豆角等七八個品種,現在溫度也上來了,抓緊時間定植,預計在四五天定植完畢,早點定植,早點上市,賣個好價錢。”和宋秀玲一樣,一八三團的職工們紛紛走進大棚,發展設施農業,實現了多元增收,種植戶宋德中的大棚里,工人們也在忙碌的定植芹菜苗。
一八三團設施農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職工種植設施大棚的的積極性,也為團場職工和居民多元增收提供了機會。部分職工忙完了大田的農活,在冬春兩季閑暇的時間在大棚里干活增收。
“地里忙完時,到滴灌廠干點活,大棚里有活了,到這里干, 一八三團8連居民郭小中家里孩子都在上學,負擔重,冬閑時可以掙一萬多元錢減輕家里的負擔。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