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輸不起”的硬仗,政策向扶貧傾斜、資金向扶貧聚集、項目向扶貧靠攏;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會戰”,整合資源、聚集力量,全民參與、齊抓共管。
2019年,已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關鍵期,在去年交出16個貧困村脫貧出列,1410戶673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退出的*扶貧答卷基礎上,今年銀川市繼續緊緊圍繞*脫貧目標,將培育富民產業擺在突出位置,多點發力,高質量打出高效種植開富路、現代養殖斬窮根、“家門口”工廠助脫貧等系列“組合拳”,一條條致富新徑,不斷深化拓展著扶貧攻堅行動,堅決不讓一名貧困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
高效種植開富路
治貧之本,在于產業,產業興,百姓富。實現讓移民擺脫貧困奔小康目標,關鍵要靠產業支撐。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金鳳區豐登鎮潤豐村原本荒廢的沙土上,38棟新建溫棚整齊排列,大棚內,一棵棵西紅柿新苗爭相吐露,村民們一起施肥澆水,呈現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村上總體規劃80棟溫棚,預計年內全部建成,屆時可解決近200人就業,年產值達450萬元以上。”金鳳區豐登鎮潤豐村駐村*書記馬立江說,潤豐村是自治區“十三五”移民重點安置區,為促進移民群眾盡快脫貧致富,建成投用的38棟溫棚優先種植了技術成熟、銷售渠道比較穩定的吊瓜和西紅柿,村民僅靠一座棚,年收入就能達5萬元左右,“大伙的日子肯定越過越美氣!”馬立江說。
馬立江的這份信心源于調整的產業扶貧結構,源于越來越寬的致富路。潤豐村發展思路是“種植致富并強村”,今年通過種植吊瓜、西紅柿積累財富,來年,圍繞鄉村旅游戰略,引導村民種櫻桃、葡萄、草莓等鮮食采摘類水果,打造采摘基地,以鄉村旅游助力村民搭上致富“快車”。
潤豐村的變化僅是銀川市依托現代高效種植帶動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過去一年,銀川市不斷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土地流轉,新建、擴建扶貧產業項目58個,并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帶動建檔立卡戶7800余人就業,覆蓋率達48%,人均增收達到了5000元——8000元。
現代養殖斬窮根
走進賀蘭縣南梁臺子隆源村,寧夏茸源養殖發展公司一期項目土方平整現已動工建設,到今年6月,*批梅花鹿將進入園區,將為當地脫貧攻堅注入新動力。“基地占地300畝,項目建成后,建檔立卡戶將以梅花鹿入園分紅等多種方式實現增收。”該項目負責人說,梅花鹿全身都是寶,是經濟價值很高的動物。下一步,將在做好梅花鹿產品精深加工,在鹿茸、鹿血酒等產品上下功夫的同時,把梅花鹿養殖與旅游結合起來,打造集養殖觀光為一體的新型產業,更好地助力脫貧攻堅。
那邊,賀蘭縣隆源村梅花鹿養殖業方興未艾,這邊,金鳳區豐登鎮和豐村占地10畝的肉牛養殖場基地正在加快建設。該村負責人介紹,去年冬天起,村里通過招商引資加“散戶入園”形式,對當地養殖業進行改造升級,盤活閑置資源,推動規模化養殖,帶動養殖業迅速發展,“建成后年收益6萬元,收益按照40%用于合作社再發展,30%用于村集體公益事業,30%用于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并優先保障全村18戶建檔立卡戶進行肉牛托管,預計每頭??墒找?000元。”和豐村負責人說。
新建養殖產業園7個、合作社25個,肉(奶)牛飼養量達5.8萬頭、肉羊飼養量達9.5萬只、肉鴿飼養量達1.6萬只,家禽飼養量達18.3萬只,肉兔、蝎子、梅花鹿、駱駝等特色養殖也初具規模……過去一年,在扶貧攻堅戰中,銀川市把壯大養殖產業作為*扶貧的有力抓手,讓其成為農民增收的骨干產業,通過規模化養殖模式,不斷夯實農村產業的發展根基,為貧困群眾開辟一條產業富民的“新財路”。
家門口工廠助脫貧
“我今年47歲了,要照顧老人和孩子,不能出去打工。村上的手工車間就要建成,以后就能在家門口上班了!”看著眼前的巾幗手工業扶貧車間已封頂,賀蘭縣廣榮村村民王啟兒樂呵呵地說。
項目一邊抓緊建設,招商工作也同步進行。據了解,廣榮村已和3家企業進行合作,現已開展皮藝、枕頭、手工掛件等培訓,待項目建成后,150戶建檔立卡戶將走進車間實現增收,“家門口”的工廠將為他們開啟美好未來。
脫貧攻堅,就業是關鍵。在脫貧攻堅行動中,銀川市積極探索*脫貧有效途徑,根據貧困戶和勞動力的分布情況,結合貧困人員勞動技能水平低的特點,科學布局、因地制宜,定向破解,通過開展勞動力培訓、技工教育能力提升,鼓勵鄉鎮和企業把服裝、工藝品等就業門檻低的勞動密集型加工項目建到鄉村,讓大家在家門口就業脫貧。得益于扶貧就業點建設,在銀川市,眾多像王啟兒一樣的農村婦女在家門口成為產業工人,實現了打工不用往外走、掙錢就在家門口,馨香四溢的就業之花,在貧困群眾的脫貧之路上不斷盛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