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意濃,萬物始復蘇。走進素有“西南藥城”之稱的貴州省施秉縣牛大場鎮,一種名叫“太子參”的中藥材已經抽芽散葉,點點新綠鋪滿黃土地。
牛大場鎮牛大場村支部書記王忠平告訴記者,當地的氣候、土壤、海拔很適合藥材生長,光太子參就已種了20多年。“過去種烤煙、玉米,一年到頭不掙錢。1993年,我們試著引種了太子參,結果表現非常好。”他說。
沿著機耕道來到田邊,王忠平撿起一個遺落的太子參根塊,笑呵呵地說:“別看它個頭小,可值錢著嘞!”他介紹,每年一到太子參上市季節,來自全國各地的藥商云集,大車小車上門來收,場面十分熱鬧。
“這里90%的土地用來種太子參,80%的農戶以種、銷太子參為業,年份好的時候,還產生了百萬富翁。如今的太子參種植已經擴展到自然條件相似的周邊縣,覆蓋帶動的農戶日益廣泛。”王忠平說。
“好多年都沒出去打工了,太子參效益好,以行情一般的去年算,干貨40元每斤,畝產能有300斤左右的干貨,我家20多畝地,刨去成本,能賺個十幾萬。現在是家家戶戶都種。”種植戶廖德軍說。
據統計,如今在施秉縣,以牛大場鎮為核心產區的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3萬畝,涉及10971戶36617人,帶動貧困戶1083戶4030人增收致富。
“施秉吼一吼,全國太子參市場抖三抖。”牛大場鎮副鎮長劉必賢說,太子參對自然條件要求苛刻,能種的地方不多,當地太子參以品質優良著稱業內,產量曾一度占據全國的三分之二。
“太子參又名孩兒參,能健胃消食。”劉必賢介紹,近年來當地成功引進江西江中、貴州信邦等制藥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種植,積極推廣良種良法,不斷提高產業附加值。
不過,在劉必賢看來,下一步規范市場交易,做精深加工,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盡管我們品質優、產量大,但農戶、經銷商之間還是傳統的多對多交易,價格不穩定。整體而言,我們仍處在價值鏈的中下游。”劉必賢分析。
記者了解到,為跳出原料集散地的窠臼,在牛大場鎮,規范化的太子參交易中心正在規劃建設。在精深加工的基礎上,當地也陸續引進了一些科研院所、藥材加工企業。
“相比往年同期,今年氣溫偏低,很多藥材抽芽、開花預計要推遲。人勤春早,要不是今天下雨,你會看到滿山坡都是干活的村民。”站在霧氣彌漫的山頂,劉必賢對記者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